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运用化学知识,对下列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食品中充N2可防腐,因为N2能消毒杀菌
B.铁在空气锈蚀是因为铁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C.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故CO、CO2也是有机物
D.节日庆典放飞氦气球而不用氢气球,是因为氦气稳定可提高集会的安全性

分析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
C、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答 解:A、食品中充N2可防腐,是因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B、铁在空气锈蚀是因为铁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二氧化碳.错误;
C、CO、CO2不是有机物.错误;
D、节日庆典放飞氦气球,是因为氦气稳定可提高集会的安全性.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
B.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
D.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到实验室有一瓶FeSO4、CuSO4混合溶液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图1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最终得到硫酸亚铁晶体时剩余的溶液是A(选填序号).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铜中的铁.
(3)在进行“步骤①”、“步骤②”的操作时,可将反应物倒入烧杯中(填仪器名称),然后搅拌 (填操作名称),使反应充分进行.
(4)步骤②所用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5%.配制50g 24.5%的稀硫酸,需量取一定体积的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用lOmL量筒量取这种浓硫酸,请图2中画出所取浓硫酸的凹液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鉴别氢氧化钠、熟石灰、盐酸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
A.氯化钡溶液B.酚酞试液C.硝酸银溶液D.碳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将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32.9g放入烧杯中,此时总质量为202.9g,加入326.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待没有气泡逸出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521g,计算:
(1)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的方法
ACaCO3(CaCl2溶解、过滤、结晶
BCaCl2溶液(HCl)过量CaCO3过滤
CCu(CuO)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CO2(CO)氧气点燃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B.导电性、导热性C.熔点、硬度D.可燃性、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如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20℃40℃60℃80℃100℃
NaCl(g)35.736.036.637.338.439.8
KNO3(g)13.331.663.9110169246
(1)60℃时,NaCl的溶解度是37.3g.
(2)20℃时,将36.0gNaCl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36.0%;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需要的仪器有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
(3)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上述过程中所得的A、B、C、D、E五种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C(填序号,下同),E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4)当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的方法是制成较高温度的溶液,然后降温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②石墨可作电极 ③氧气可用作燃料 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 ⑤KNO3属于复合化肥 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  )
A.①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⑥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