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 )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放热、发光
C.有气体放出 D.有新物质生成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根据物质三态之间的转换进行分析,
B、根据电灯在通电时会发热发光进行分析,
C、根据加热水后氧气放出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氧气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状态由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态,颜色也从无色变成淡蓝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白炽灯在通电时,会发光发热,但是该过程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把水加热后,水中的氧气逸出,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就必然产生新的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变化实际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必然产生新的物质,在判断化学变化时,关键看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要注意一些特殊方程式的记忆.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写出以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2)利用新技术能将不锈钢加工成柔软的金属丝,用它和棉纤维一起编织成性能优良的劳保防护服,这是利用了不锈钢的 序号).
A.耐腐蚀性B.延展性C.导热性D.导电性
(3)市场上有一种含铁粉的麦片,食用后在胃酸作用下将铁粉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麦片必须真空保存,原因是
(4)为探究铁和锌两种金属与酸反应的状况,将等质量的两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是铁,乙是锌 B.甲是锌,乙是铁
C.图1表示稀硫酸足量,图2表示稀硫酸不足量 D.图1表示金属一定有剩余,图2表示金属一定没有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一包粉末,已知由CaCO3、FeCl3、MgCl2、Na2SO4、NaOH、NaNO3中的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
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
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
③将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 。
(2)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
(3)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但是很多同学在刚刚学习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常常会犯一些错误,具体概括如下:
①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 ②未配平 ③遗漏反应条件 ④“↑”或“↓”使用不当
请你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的错误类型(填序号)。
序号 | 化学方程式 | 错误类型 |
(1) | 镁条燃烧:Mg + O2 MgO2 | ▲ |
(2) | 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 | ▲ |
(3) | 高炉冶炼赤铁矿:3CO + Fe2O3 = Fe + 3CO2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