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用NaOH溶液制作叶脉书签是利用了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此过程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浓盐酸罐车翻到产生白雾是浓盐酸易挥发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形成白雾。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自制汽水的原理:...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1.1微粒的性质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教材中“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证明:蒸馏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B. 实验证明:浓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C. 实验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实验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A 【解析】 蒸馏水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只有A项正确。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酒精燃烧 C. 铁丝弯曲 D. 西瓜榨汁
B 【解析】 A、干冰只是发生了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C、铁丝弯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将西瓜榨成西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2.1元素与元素符号 题型:填空题
现有下列物质:①空气、②二氧化碳、③硫、④氧气、⑤氧化汞、⑥高锰酸钾、⑦海水、⑧食盐水、⑨镁带、⑩五氧化二磷。
其中,混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纯净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质有________;化合物有__________;金属单质有____________;非金属单质有____________;氧化物有__________。(以上均填序号)
①⑦⑧②③④⑤⑥⑨⑩③④⑨②⑤⑥⑩⑨③④②⑤⑩ 【解析】 ①空气、⑦海水、⑧食盐水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 ②二氧化碳、③硫、④氧气、⑤氧化汞、⑥高锰酸钾、⑨镁带、⑩五氧化二磷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 ③硫、④氧气、⑨镁带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其中⑨镁带属于金属单质,③硫、④氧气属于非金属单质; ②二氧化碳、⑤氧化汞、⑥高锰...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2.1元素与元素符号 题型:单选题
在实验室里,常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物质来制氧气,是因为这些物质中都含有( )
A. 氧分子 B. 氧原子 C. 氧元素 D. 氧气
C 【解析】 氯酸钾是由钾、氯、氧元素组成,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元素组成,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过氧化氢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所以根据组成可以看出,氯酸钾、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中都含有相同的氧元素。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年级1.4物质性质的探究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A. 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B. 氧气可用于炼钢和金属焊接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用干冰人工降雨
D 【解析】 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进行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A、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是利用硫酸与铁锈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的硫酸铁,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错误;B、氧气可用于炼钢和金属焊接,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利用了化学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绥化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一班的同学在探究金属镁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将镁条放到盛有冷水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的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1)小明认为,据此现象可断定加热时镁能和水反应,小强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
(2)小明向加热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镁在加热时_____(填“能”或“不能”)与水发生反应
(3)小明将加热后的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溶液中的红色消失了。
在确定酚酞溶液没有变质的情况下,请你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对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做出合理猜想。
猜想一:_____
猜想二:_____
请设计实验方案,对其中一种猜想进行验证_____。(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不需要回答现象和结论)
加热水时,也会产生气泡能氢氧化镁分解生成了其它物质温度降低时,氢氧化镁从水中析出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再分别加入相等质量的氢氧化镁固体,分别滴加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解析】 镁不能和冷水反应,能和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氧化镁不溶于冷水,能够溶于热水。 (1)小强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加热水时,也会产生气泡; (2)酚酞溶液遇碱性物质变红色。...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绥化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20 | 2 | 1 | 37 |
反应后质量/g | 15 | 32 | 1 | 未知 |
A. 物质Y一定是单质
B. 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
C. 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9:4
D. 物质Z一定的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解析】 本题可分析X、Y、Z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Q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20g﹣15g=5g,为反应物;Y的质量增加了32g﹣2g=30g,故Y是生成物,生成的Y的质量为30g;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 如何学习化学 单元检测 题型:单选题
小明一组的同学在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气体产生的速度太慢了,他跟组员们说这可能是石灰石加的太少的缘故,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注意所加药品的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反思评价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B 【解析】 根据题意,在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气体产生的速度太慢了,他跟组员们说这可能是石灰石加的太少的缘故,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注意所加药品的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评价,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