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应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问题:
(1)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饮用水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以外,还补充了氯胺(NH2Cl)、臭氧(O3).NH2Cl消毒时,发生如下反应:
NH2Cl+H2O═X+HClO,其中X的化学式是NH3
(2)氨水易挥发.其挥发性体现分子的什么特点?分子不断运动;检验氨水呈碱性的方法:取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  ;可用硫酸溶液吸收氨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氮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O+H2SO4=(NH42SO4+4H2O .
(3)工业上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钢铁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海沙不能代替河沙用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原因是海沙盐分高,会出现氯离子腐蚀钢筋情况;有人将海沙倒入淡水河中冲洗后使用,该做法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会使河水盐分增加,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由以上依据可推出X的化学式;
(2)氨水易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造成的;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氨水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海沙盐分高,会出现氯离子腐蚀钢筋情况;将海沙倒入淡水河中冲洗,会使河水盐分增加,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解答 解:(1)根据所给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比左边多出了1个氮原子3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不变和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多出的原子全部来自1个X分子中,即X的化学式为NH3
故填:NH3
(2)氨水易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造成的;取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氨水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H3•H2O+H2SO4=(NH42SO4+4H2O;
故填:分子不断运动;取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2NH3•H2O+H2SO4=(NH42SO4+4H2O;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铁中含碳量较高时,属于生铁,含碳量较低时,属于钢,钢铁属于混合物;海沙盐分高,会出现氯离子腐蚀钢筋情况;海沙倒入淡水河中冲洗,会使河水盐分增加,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故填: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混合物;海沙盐分高,会出现氯离子腐蚀钢筋情况;会使河水盐分增加,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点评 本题考查内容较多,难度较大,需仔细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内容.请回答下列有关元素化合物的问题.
(1)根据如图信息,写出甲、乙两种元素的单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
(2)某同学将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发现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有少量无色无味气泡产生.对于产生气泡的“异常现象”,下列猜想不合理的是B(填字母).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                                 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         
      C.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某种酸          D.Cu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3)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H2↑+Cl2↑),这种工业称为“氯碱工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厂生产的烧碱样品进行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
猜想一:可能含有Na2CO3.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CO2+2NaOH=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可能含有NaCl.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可能有少量的氯化钠没有反应(用简洁的文字表示).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①取适量烧碱样品置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试 管外壁发热  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②向①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 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碳酸钠 
 ③向②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样品中还还有的杂质是氯化钠 
(4)某同学取100g含有H2SO4的酸性废水,然后滴加烧碱溶液中和,至溶液pH=7时,共消耗质量分数为20%的烧碱溶液20g.求这种废水中含H2SO4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遇加碘食盐溶液会变蓝
B.瘦肉中主要含蛋白质,不含无机盐之类的营养素
C.某气体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成铜,这种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
D.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可加适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上述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
(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所选发生装置中还缺少棉花.
(2)若B中装有石灰石和稀盐酸,则该装置可用于制取CO2气体,收集该气体可选用装置D,检验该气体是否收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证明已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增加可燃物的浓度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钙、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取白色固体少量,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Ⅱ.取Ⅰ中红色溶液少量,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得白色滤渣和红色滤液.Ⅲ.向步骤Ⅱ所得白色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Ⅳ.向步骤Ⅱ所得红色滤液中先加入过量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步骤Ⅰ、Ⅱ、Ⅲ可知该溶液中一定有Na2CO3、Na2SO4,一定没有CaCl2、CuSO4.(用化学式填写)
(2)步骤Ⅱ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CO3═BaCO3↓+2NaOH、Ba(OH)2+Na2SO4═BaSO4↓+2NaOH;.
(3)通过上述实验仍无法判断的物质有NaOH (用化学式填写),要证明其是否存在,可采取的操作要证明氢氧化钠,需要除去碳酸钠,可以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是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写出步骤、现象和结论)(若有多种物质,任选一种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我区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学习“中和反应”后,在实验室里他们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如图1所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同学们发现该实验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于是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如何验证该反应已经发生?
【实验探究】甲组同学分别取图1所示A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两个探究活动(实验1和实验2),现象如图2所示.
【反思评价】甲组同学认为图2中“实验1”能验证反应已经发生了,他们的理由是加入酚酞试液不变色.
【再次提问】图1所示A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再次探究】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已知他们所加入试剂的类别不同于“实验1”和“实验2”所加试剂的类别.请填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取A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铁粉.观察到有气泡产生A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解释与结论】
将“实验2”中烧杯静置一段时间后,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NaCl.(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A、B、C、D分别是纯碱、烧碱、氯化钠、硫酸钠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1)四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NaOH(填化学式,下同).
(2)物质B是Na2CO3
探究二:工业品烧碱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该小组同学从一瓶久置的工业品烧碱样品中取出一定量,在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得到样品溶液.用稀硫酸与样品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Ⅰ.向样品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Ⅱ.向样品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并用玻璃棒搅拌
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中开始产生气泡
溶液仍呈红色
该小组同学对于实验所得红色溶液很感兴趣,展开讨论.溶液里的中和反应是否已经完成?一部分同学认为还没有完成,理由是操作Ⅱ后“溶液仍呈红色”;而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中和反应已经完成.结果经过师生共同讨论,确认溶液里中和反应已经完成.
(3)样品溶液的pH>7(填写“<、=或>”).
(4)确认溶液里中和反应已经完成所依据的现象是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中开始产生气泡.
最后,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了久置的工业品烧碱样品中确实含有氯化钠杂质且已经部分变质,并提纯工业品烧碱.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
(5)试剂甲和试剂乙的溶液中阴离子都是NO3-(填离子符号).
(6)试剂丁是Ca(OH)2(填化学式).
(7)证明工业品烧碱样品已经部分变质的证据是操作中加过量Ba(NO32后生成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仍呈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氨气易溶于水,易与浓硫酸反应,不与碱石灰(干燥剂)反应.氨气还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2NH3+3CuO$\frac{\underline{\;\;△\;\;}}{\;}$N2+3Cu+3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氨气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部分均略去).已知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B、D、E中所装药品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实验前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C1、mD1

实验步骤:
Ⅰ.连接装置A、B、C、D、E,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注入足量浓氨水后关闭旋塞.通入氨气一段时间后,接着连接装置F.
Ⅱ.点燃酒精灯加热,待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后,停止加热.
Ⅲ.继续通氨气至玻璃管冷却.
Ⅳ.记录量气管读数为VmL.
V.称量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C2、mD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NaOH固体所起的作用,是利用了该物质遇水溶解放热的性质.
(2)若mC1-mC2═(mD2-mD1)×$\frac{8}{9}$,则可证明氨气的组成中不含氧元素.
(3)步骤Ⅲ通入氨气的目的之一是排出装置内生成物,减小误差.
(4)如果略去装置B,导致的后果是②.
①装置C中会发生新的化学反应
②会得出“氨气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的结论
③使测得的氨气组成中N、H元素质量比偏大
(5)为减小误差,在读取量气管读数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调节水准管,使量气管与水准管液面相平.
(6)步骤Ⅱ中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对实验结果没有(填“有”、“没有”或“不确定有没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