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定量研究溶液的组成,配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1)“生命吸管”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到吸附和过滤的作用. 
(2)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洗涤剂洗去,是因为洗涤剂能乳化(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3)如图是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合作配制3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的全过程:

①配制该溶液需要NaCl固体7.5g,需要水22.5mL,应该选用量程是50mL(100mL或50mL)的量筒;
②认真观察,指出图中错误,并加以改正(打出两处即可)瓶塞正放,瓶塞应倒放、砝码与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左物右码;
③甲同学负责B操作,如果其他操作都正确,则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填“>”、“=”或“<”).乙同学负责D操作,他将水倒入烧杯的过程中,不小心向外洒出一小部分,如果其他操作都正确,则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填“>”、“=”或“<”).
④农业生产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20g.(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1)根据活性炭的作用回答;
(2)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3)①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
②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③某同学在量取所需的水时,该同学仰视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时进行读数,会造成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该同学采用“左码右物”称量氯化钠,会造成所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④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解答.

解答 解:
(1)活性炭可吸附异味和色素、有毒气体,故答案为:吸附;
(2)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洗涤剂洗去,是因为洗涤剂能乳化油污.
(3)【解答】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3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30g×2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30g-7.5g=22.5g;水的密度为1g/mL,则根据溶剂(水)的体积是22.5mL.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应用50mL量筒量取22.5mL水,量筒选择合理.
②取用固体药品时,为防止污染药品,瓶塞应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与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
③该同学采用“左码右物”称量氯化钠,会造成所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乙同学负责D操作,他将水倒入烧杯的过程中,不小心向外洒出一小部分,如果其他操作都正确,则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④30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30g×25%=(30g+x)×15%,解得x=20g,故填:20.
故答案为:
(1)吸附;
(2)乳化;
(3)①7.5;22.5;50mL;
②瓶塞正放,瓶塞应倒放;砝码与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左物右码;
③<;>;
④20.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注意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质量相等两份药品甲和乙,其中甲为纯净的氯酸钾,乙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收集到氧气的总质量M(纵坐标)随反应时间t(横坐标)的变化的函数图象正确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I.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II.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III.将实验 II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IV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1)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实验 II、III证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评价】实验设计IV的目的是进行对比.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  )
A.O、Si、Al、FeB.O、Fe、Al、SiC.Si、O、Al、FeD.O、Al、Si、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如下现象,运用原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离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B.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C.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相对很大的带正电的原子核
D.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或被反弹了回来,说明原子中有带正电的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猜猜“他”是谁?
(1)他是法国化学家,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是拉瓦锡.
(2)他是俄国化学家,1869年,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他”是门捷列夫.
(3)他是英国科学家,他于19世纪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是道尔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平放在桌面,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4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6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小于8mLB.大于8mLC.8mL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化学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E.臭氧          F.可吸入颗粒物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B;
(2)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物质是BD;
(3)能用于急救病人的是A;
(4)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C;
(5)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E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16.00表示氧的相对原子质量;①和②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O3
(2)C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2-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