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某研究性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实验装置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a内发生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色,试管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兴趣小组对实验后试管a内的固体成分发生了兴趣,激发了探究热情.
【提出问题】:“反应后试管a内的固体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小静同学认为该固体全部是铜;
小华同学认为该固体是铜与氧化铜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小东同学认为该固体是铜与木炭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小明同学认为该固体可能是铜、木炭和氧化铜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小华认为因为是充分反应,所以小明同学的猜想明显不成立
【查阅资料】稀硫酸是无色液体:
木炭、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硫酸铜溶液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物质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硫酸充分震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固体中有
氧化铜 
【反思评价】:小华同学的评价是正确的;
【定量探究】:现取炭碳与氧化铜的混合物18g,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6g,经测定其中氧化铜有剩余,请通过计算确定原混合物中碳和氧化铜各有多少克?

分析 根据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分析实验的现象,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
【进行猜想】:根据木炭和氧化铜的量分析剩余的固体;根据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分析小明的猜想明显不成立的原因;
【实验探究】:根据氧化铜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分析;根据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定量探究】:隔绝空气加强热,碳和氧化铜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铜;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放出而使反应后物质质量减小,反应前后质量差即为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氧化铜有剩余,则可推断碳已经完全反应,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的质量,进而求出氧化铜的质量即可.

解答 解:在高温条件下,木炭将黑色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铜是红色的,所以,实验的现象是:出现红色固体.试管a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试管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进行猜想】:由于木炭和氧化铜的量不确定,所以,试管a内的固体物质可能是:全部是铜或铜与氧化铜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或铜与木炭两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反应是充分反应,氧化铜和木炭中只剩下一种,所以,小明的猜想明显不成立;
【实验探究】:由于氧化铜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实验方案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物质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硫酸充分震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固体中有氧化铜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剩余固体中含有铜和氧化铜,小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定量探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8g-13.6g=4.4g.
设反应掉的碳的质量为x
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12                 44
           x                 4.4g
$\frac{12}{x}=\frac{44}{4.4g}$
x=1.2g
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18g-1.2g=16.8g.
答:原混合物中碳和氧化铜各有1.2g和16.8g.
故答案为:黑色固体变红色;二氧化碳(或CO2);
【进行猜想】:木炭;小明;
【实验探究】:氧化铜;
【定量探究】:小华;
【实验探究】:原混合物中碳和氧化铜各有1.2g和16.8g.

点评 该题探究的是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主要考查了氧化铜与木炭的化学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综合掌握了有关的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本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膜,形成该白膜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欲除去该白膜,可选用稀盐酸试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将CO2气体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又变为紫色.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H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前应用水润湿
B.把容器先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橡胶塞
C.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可以不用水润湿
D.振荡试管里液体时,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  )
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某同学取“锡纸”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一:“锡纸”燃烧的原因
“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填“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二:“锡纸”中金属的成分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2价锡的化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可知猜想Ⅱ(填“Ⅰ”或“Ⅱ”)
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ZnCl2=3Zn+2AlCl3
【交流讨论】
(1)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2)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D(填字母序号).
A.氯化铜  B.硝酸银  C.硫酸钠   D.硫酸亚铁
【拓展应用】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如下,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银片表面无明显变化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Fe>Cu>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泼水灭火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因其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等用户的青睐.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反应前后M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②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③LiMnO2为新型的氧化物
④LiMnO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组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组成磷酸(H3PO4)的元素中,H、P、O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
A.+1、+5、-2B.-1、+4、+2C.+1、+3、-2D.-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
(1)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不能溶于水.蜡烛的密度比水小(填“大”或“小”).
(2)点燃蜡烛,把一根木条梗横穿火焰三部分(如图所示),约1~2秒取出观察. 火焰外焰(填“内焰”、“外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3)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取下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发现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小颗粒.
【收集证据】: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A(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白烟的检验.
②吹灭蜡烛,立即把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小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C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AB,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