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一个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应选用的可燃物是


  1. A.
    红磷
  2. B.
    石蜡
  3. C.
    硫磺
  4. D.
    木炭
A
分析: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又不增加其它气体成分,要求可燃物可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物不是气体的物质即可.
解答:A、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不会增加气体杂质,此选项正确;
B、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增加了气体杂质.此选项错误;
C、硫磺的主要成分是硫,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增加了气体杂质,此选项错误;
D、木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增加了二氧化碳气体,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可燃物与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的状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7、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实验,通过试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下面我们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来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资料查询: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
(2)氮气、稀有气体性质较稳定.
(3)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4)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5)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猜想与假设:
(1)我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
氧气
的含量将比人吸入的空气中该气体的含量减少.
(2)我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设计并进行实验]
步骤1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仪器倒立在水槽内,如图1.
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注意: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现在你已收集了一瓶呼出的气体了.

利用同样的方法收集另一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2 取两个空集气瓶,内为空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步骤3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于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步骤1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吹气(注意: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你已收集到一瓶呼出的气体.
利用同样的方法收集另一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2  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
结论
步骤3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
结论
步骤4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现象
结论
(1)上述实验探究,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你能得出哪些初步结论?
(2)CO2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0.03%,下表是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的影响
1 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4-5 感到气闷、头痛、眩晕
6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结合你生活、学习、探险等的环境,为保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谈谈你应该注意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实验,通过试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下面我们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来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资料查询: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
(2)氮气、稀有气体性质较稳定.
(3)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4)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5)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猜想与假设:
(1)我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的含量将比人吸入的空气中该气体的含量减少.
(2)我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
步骤1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仪器倒立在水槽内,如图1.
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注意: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现在你已收集了一瓶呼出的气体了.利用同样的方法收集另一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2 取两个空集气瓶,内为空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
结论
步骤3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现象
结论
[实验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期中题 题型:实验题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实验,通过试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下面我们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来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资料查询]
(1)空气中含有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等物质。
(2)氮气. 稀有气体性质较稳定。
(3)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4)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5)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猜想与假设]
(1)我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的含量将比人吸入的空气中该气体的含量减少。
(2)我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___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 步骤1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仪器倒立在水槽内,如图1。
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注意: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现在你已收集了一瓶呼出的气体了。
利用同样的方法收集另一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2 取两个空集气瓶,内为空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         
结论
步骤3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现象         
结论
[实验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你能得出那些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2011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四)(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实验,通过试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下面我们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来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资料查询: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
(2)氮气、稀有气体性质较稳定.
(3)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4)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5)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猜想与假设:
(1)我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______的含量将比人吸入的空气中该气体的含量减少.
(2)我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___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
步骤1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仪器倒立在水槽内,如图1.
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注意: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现在你已收集了一瓶呼出的气体了.利用同样的方法收集另一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2 取两个空集气瓶,内为空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
结论
步骤3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现象
结论
[实验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