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小
B. 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C. 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30%
D. 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而乙变化小,故不正确;B、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明在此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C、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则其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3.1%,故不正确;D、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故不正确。故选B。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食品安全无小事,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霉变大米洗净后放心食用
B. 用聚氯乙烯塑料做食品包装袋
C. 用工业染料给馒头染色
D. 用“铁”强化酱油给食物调味
D 【解析】A、霉变的大米产生了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不能食用,错误;B、聚氯乙烯塑料在使用时会分解出对健康有害的物质,不宜用于包装食品,错误;C、工业染料对人体有害,用工业染料将馒头染色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做菜时用铁强化酱油调味可防治缺铁性贫血,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信阳市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见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该元素 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填“左侧”、“ 中 间”或“右侧”);该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形成的离子为_____。(用离 子符号表示)。
20 左侧 Ca2+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8+8+2=20;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侧;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形成的离子为 Ca2+。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猜想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 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 同学评价 | |
第1组 |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 | 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 |
第2组 | 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 则猜想(1)不成立. |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 | |
第3组 | 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 | 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 .
【猜想假设】 猜想(2):Na2CO3. 【设计方案】第1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第2组:Na2CO3+CaCl2═2NaCl+CaCO3↓; 第3组:实验结束后,让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拓展延伸:(1)CO2+2NaOH═Na2CO3+H2O; (2)Zn.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露置在空气的情况是不...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区分如表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区分的物质 | 稀硫酸和氯化钙溶液 | 硬水与软水 | 碳粉与氧化铁 |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
方案一 | 加入酚酞试液 | 加肥皂水 | 加入稀盐酸 | 加水溶解测温度变化 |
方案二 | 通入二氧化碳 | 测pH | 观察颜色 | 观察状态 |
A.A B.B C.C D.D
C 【解析】A、稀硫酸和氯化钙溶液,加入酚酞试液,都无色,无法区分,故A不符合题意; B、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硬水中产生大量的浮渣,软水中产生泡沫;测pH,无法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碳粉不反应;碳粉为黑色,氧化铁为红色,可以区分,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使用加水溶解测温度变化...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奉贤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仪器名称:I.____;II.____。
②比较 A、B 装置,B 装置的优点____。
③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用 E 装置收集 满氢气后,在____ (选填“水下”或“水上”)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若用 F 装 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 (选填 “a”或“b”)处通入。
长颈漏斗 水槽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A、B 水下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①仪器I名称是:长颈漏斗;II.是水槽; ②比较 A、B 装置,B 装置的优点是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③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奉贤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两种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该示意图中共有 2 种化合物分子
C. 反应前后两种元素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 反应中乙、丁两物质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A 【解析】A、图示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有单质,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B、从图示可以看出,该示意图中甲、丁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该示意图中共有2种化合物分子,正确;C、该反应中的乙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存在形态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丁中有元素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存在形态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正确;D、图示中乙、丁的微粒个数为1:2,反应中乙、丁两物质的量之比为 1:2,正确。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华阳片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查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
(一)铜材料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2)纯铜又称紫铜,常见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等种类。家用电缆常用紫铜,以聚氯乙烯塑料或TPU橡胶包裹。
① 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的材料是_______(选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② 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
③ 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观察颜色 B.加稀盐酸 C.在空气中灼烧
(二)铜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I.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以下是制取硫酸铜的常见方法。
(1)方案1: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再用导管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①反应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方案2:将铜片加入浓硫酸中,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是________。
(3)从环保角度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案_______(填“1”或“2”)更合理。
Ⅱ.在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铜固体,其组成为:xCuCO3·yCu(OH)2·zH2O。能证明固体已洗净的方法为__________。
(三)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实验
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12.0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该碱式碳酸铜失去结晶水的温度与Cu(OH)2的分解温度接近。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空气,加热后通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3)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B中样品加热。测得装置C、D的质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测得B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装置 | 实验前/g | 实验后/g |
C | 198.0 | 199.8 |
D | 221.0 | 223.2 |
①图中F点对应的m=__________。
② 根据提供的数据, xCuCO3·yCu(OH)2·zH2O中x ﹕y ﹕z = _________。
③ 若缺少装置E,测得的________(选填“x”、“y”、“z”)的值会偏大。
Al、Fe、Cu 或Al>Fe>Cu B Fe + CuSO4 =FeSO4+Cu A 增大 2Cu + O2 +2H2SO42CuSO4+2H2O SO2 1 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入BaCl2,无现象(合理的答案均给分) 除去通入空气中的CO2和H2O 使生成的气体被相应装置完全吸收或防止倒吸(合理的答案均给分) 10.2 1 ﹕1 ﹕1 x z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初三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1个甲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 B.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 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保持不变 D. 丁物质中氢和氧元素质量比为2:1
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分析可知;A、由甲的化学式CH4可知,1个甲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故A正确;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B正确;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保持不变,故C正确;D、水中氢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8,故D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