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反应时间对应的图形不正确的是( )
A.镁条点燃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物的质量
C.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D.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甲)加入二氧化锰(乙)稍微加热生成氧气质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上,大国重器之东风—41震撼登场。东风—41是一种采用固体燃料的新型洲际导弹,具备全球无死角打击能力,而在东风系列导弹中,早期的东风—5则是采用一种叫偏二甲肼(C2H8N2)的液体燃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偏二甲肼(C2H8N2)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化合物”中合适的一项)。
(2)偏二甲肼中(C2H8N2)共含有_____种元素。
(3)偏二甲肼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偏二甲肼中(C2H8N2),碳、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填最简整数比)。
(5)偏二甲肼(C2H8N2)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_____。“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种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现有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Na2SO4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Na2SO4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2所示。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查资料可知:①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②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将适量的酸性和碱性溶液混合可以得到中性溶液。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填字母)。
a.硫酸钠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Na+和SO42-,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极N与电源负极相连
②电解后,管A中生成的微粒有_____。
(4)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3°C)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现代研究表明: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该技术可以将有机物快速转化为CO2、H2O、N2和其他无害小分子。550°C时,测得乙醇(C2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3所示,注:①δ(分布分数)表示某物质分子数占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的比例。如δ(CO)
②CO可以被氧化成CO2,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
(2)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可选用上述装置中的写序号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小林用收集到的气体进行了如图2探究实验其中的小花都是用紫色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Ⅳ的现象是______;实验Ⅱ、Ⅲ的作用分别是______;这组探究实验最终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已被腐蚀的无色液体(如图)。将二者混合会产生无色气体。为了确定它们的成分,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1)铁粉末为黑色,化学性质与锌相似,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无色气体。
(2)碳与稀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1)甲同学认为无色气体是氧气,其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乙同学认为单从产生无色气体不能确定一定是氧气,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请你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无色气体是氧气。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无色气体是氧气。 |
(猜想2)乙同学认为无色气体不一定是氧气,可能是其他气体,其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
乙同学按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取一定量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无色液体,当反应结束后,发现试管底部仍有黑色粉末。为确定此成分,请你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将试管中的物质_______、洗涤、干燥。 2.点燃黑色粉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涂有________的小烧杯。 | __________________ | 试管中剩余的黑色粉末可能是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检查气密性。 | |
Ⅱ |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 |
Ⅲ |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 |
Ⅳ |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 |
请回答: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单晶硅是信息技术和新能源开发的基础材料。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 硅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 硅元素的原子质量为28.09g D.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18年在新疆发现我国最大的铍(Be)矿。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核外电子层数为_____;氢氧化铍的化学式为_____。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外电子数依次是_____。
(3)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