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知识网络图有助于知识间的融合。下列框图是初中化学部分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
(2)得到F溶液的操作①的名称为: 。
(3)若I是红褐色沉淀,则G+F→I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I是蓝色沉淀,则B+稀盐酸→G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A:CaCO3C:CO2(2)过滤
(3)3NaOH+FeCl3=Fe(OH)3+3NaCl
(4)CuO+2HCl=CuCl2+ H2O
【解析】分析:本题的解题突破口在于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且高温时能分解生成无色气体C和D,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可知此物质为碳酸钙,从而可顺推出C、D、E、F物质的化学式,另一突破口在于I是红褐色沉淀说明I是氢氧化铁,从而可逆推出G和B的化学式.
解答:解:(1)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且高温时能分解生成无色气体C和D,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可知此物质为碳酸钙,则C为二氧化碳,D为氧化钙,故答案为:A:CaCO3,C:CO2;
(2)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要把碳酸钙沉淀分离出去,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故答案为:过滤;
(3)I是红褐色沉淀说明I是氢氧化铁,则G中含有铁离子,而G是由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说明G是氯化铁,所以G+F→I的反应为氯化铁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故答案为:FeCl3+3NaOH=Fe(OH)3↓+3NaCl;
(4)若I是蓝色沉淀,则B+稀盐酸→G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置换反应
B. 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
C. 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D. 化学方程式为:HCO+O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十分常见。
Ⅰ.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图1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30℃时,将20g a物质放入2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如图2所示,并参照图1,试管1、2中分别盛有20℃时等质量的a、b物质的饱和溶液,底部有等质量的a、b物质剩余,向烧杯里的水中加入冰块,下列判断错误的是______(忽略溶剂的蒸发,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
A. 试管2底部的固体减少
B.a的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a的溶液中溶剂质量等于b的溶液中溶剂质量
D.变化后试管2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试管1的溶液中溶质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
醋酸
硝酸钾
过磷酸钙
氯化钠
二氧化硫
烧碱
纯碱,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填序号
农业上用来选种的是______;
能除去铝壶中水垢的是______;
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
产生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
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亮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合金、陶瓷、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缺钙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 B | 区别食盐与亚硝酸钠可以品尝 区别羊毛线与棉线可以灼烧闻气味 |
C | 电动车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用铁矿石炼铁时尾气要净化处理 | D | 用汽油洗涤油污是乳化作用 用氮气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科技节上,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燃着的蜡烛会熄灭,结合灭火原理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若玻璃管太长,则不易观察到蜡蒸汽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中,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盘中液面
C.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实验四中,在保鲜袋内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和相关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现象①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B. 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 现象③④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 现象②④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X﹥Y B. 生成氢气的质量:X﹥Y
C. 金属活动性:Y﹥X D. 消耗硫酸的质量: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W”型玻璃管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微型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处黑色粉末变为红棕色
②a处的反应为3CO +Fe2O3=2Fe + 3CO2
③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④可利用溶于水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⑤该实验改进后,具有操作简便,节约药品的优点。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③ D. 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