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有挥发性B.氧气有助燃性
C.氢气有可燃性D.一氧化碳有还原性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解:A、酒精有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B、氧气有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气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有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科学家在17世纪-18世纪通过实验,证实了原子的真实存在.下列是某次知识竞答活动中的题目,你认为回答正确的是(  )
原子在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发生变化或几乎不发生变化的有:
①原子的质子数 ②化学性质 ③相对原子质量 ④微粒的电性 ⑤原子核 ⑥电子层数 ⑦最外层电子数 ⑧核外电子数.
A.王刚:①②③④⑤⑥B.张萌:①③⑤C.张凯:③⑤⑧D.秦月:③⑥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2)实验室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该发生装置应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若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则应选择D或E装置(从“A、B、C、D、E”中)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A(填装置序号);如果用E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b(填“a”或“b”)端管口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在实验课上,小曹同学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把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实验现象是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为使铁丝在氧气中持续剧烈燃烧,他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后等待1--2秒,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剧烈燃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集气瓶里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使集体气瓶底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向试管里添加液体时,先将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拿瓶子时,瓶上的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地向试管中倒入液体,倒完后,立即盖紧瓶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化学实验常用到下列仪器,请回答:

(1)按编号分别写出仪器的名称:
③集气瓶;  ④烧杯;  ⑤水槽;⑥酒精灯;  ⑨试管.
(2)⑧号仪器的主要用途是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酒精灯,b分液漏斗.
(2)实验室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_{△}^{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先熄灭酒精灯,试管温度降低,气压减小,会引起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3)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还应塞一团棉花,目的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同学研究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关系问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提出假设】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关系,请提出两点假设:
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  
②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改变.
【实验验证】①将实验1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纪录数据后取下.挤压胶头滴管,醋酸跟草木灰反应原理为:K2CO3+2CH3COOH=2CH3COOK+CO2↑+H2O)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完毕再进行称量纪录数据.
②将实验2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纪录数据后取下.将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到的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实验完毕,再进行称量,纪录数据.

【实验分析】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分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对结论进行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某同学用天平称取3.6克氯酸钾(1克以下用游码)过程中把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颠倒了,则该同学称得的氯酸钾的实际质量为(  )
A.3.6克B.2.4克C.4.2克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