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分液漏斗;②集气瓶.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F.
(3)用B、D组合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硫化氢气体(H2S)有毒,溶于水形成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H2S,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某同学用上图G、H、I组合收集H2S.
①用G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大(填“大”或“小”).
②各装置的作用:H防止液体倒吸入G中、I吸收多余的H2S,预防H2S污染大气.

分析 (1)据常用仪器回答;
(2)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同时集气瓶底便于留少量的水;
(3)B装置是固液常温型,D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制取二氧化碳可用该套装置;C装置具有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优点;
(4)①根据收集气体的装置可以比较气体与空气密度的大小;
②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据装置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分液漏斗和集气瓶.
(2)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同时集气瓶底便于留少量的水,适合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3)用B、D组合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优点是可通过活塞开闭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
(4)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化氢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
①可以利用G装置收集H2S,该装置是长管进气,通过短管排空气,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大;
②H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入G中;I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H2S,预防H2S污染大气.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 集气瓶;  
(2)F;
(3)CaCO3+2HCl=CaCl2+H20+CO2↑ (其他合理也给分);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FeS+H2SO4=H2S↑+FeSO4;  大; 防止液体倒吸入G中;  吸收多余的H2S,预防H2S污染大气.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装置选择、装置的作用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绝大多数古代青铜器和铜器上都有绿色斑点,这些绿色斑点是铜长时间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铜绿[Cu2( OH )2 CO3],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分解生成三种物质. 

为探究铜绿受热后生成的物质,小莉同学从某种铜器上取适量的铜绿,进行实验.
①连接装置如图,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干燥后的铜绿放入试管A 中加热.
(l)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2)A 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取少量黑色固体放人另一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变成蓝色溶液.则可推测铜绿分解产物中有氧化铜.
(3)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推测铜绿分解产物中二氧化碳.
(4)C 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小莉同学认为铜绿分解产物中有水,但小明同学认为这还不能作出确切的推断.若要推断铜绿产物中是否有水,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将BC对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四种元素;
(2)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S2-(填离子符号).
(3)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若D为离子,则B、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会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分析反应的产物.
查阅资料知:①MgCO3和Mg(OH)2均为白色不溶物.
②酚酞遇碳酸氢钠溶液呈浅红色,酚酞遇碳酸钠溶液呈红色.
(1)提出假设:
实验I: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色变成了红色.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和Mg(OH)2
(2)设计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Ⅱ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气体为H2
实验Ⅲ取实验I中少量的白色不溶物,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白色不溶物含有MgCO3
实验Ⅳ取实验I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澄清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Na2CO3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的反应产物,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如图).
已知:MgCO3$\frac{\underline{\;\;△\;\;}}{\;}$MgO+CO2
Mg(OH)2$\frac{\underline{\;\;△\;\;}}{\;}$MgO+H2O
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①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阻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B中.
②称取实验Ⅰ中所得的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请分析数据并结合实验Ⅱ、Ⅲ、Ⅳ的结论,该白色不溶物除含碳酸镁外还含有氢氧化镁Mg(OH)2,它们的质量比为84: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食用下列食品,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品B.用工业盐腌制咸鱼腊肉
C.牛奶经发酵后得到酸奶D.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在CuO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滤出不溶物后再往滤液中加入一根铁钉,若铁钉无变化,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溶物中一定有铜B.不溶物可能全部是铁
C.滤液是硫酸亚铁溶液D.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丁在学习了金属活动性后,查阅资料知道钾、钙、钠等金属特别活泼,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小丁联想到镁的活动性顺序紧随在钠的后面,镁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
【作出假设】(1)镁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2)镁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小丁除了用酚酞溶液测定溶液显碱性,还用pH试纸测定溶液显碱性的强弱,他用水浸湿pH试纸后再进行测定,这样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小(填“大”或“小”).
【反思与总结】
(1)通过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
(2)小丁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
猜想验证方案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小丁的猜想正确
小丁通过实验证明了猜想正确.
(3)综上实验,写出镁条与水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frac{\underline{\;\;△\;\;}}{\;}$Mg(OH)2+H2↑.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称取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14g,放入烧杯中,加入96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待反应完全后过滤,称得滤液的总质量为100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
(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
温度(℃)01020405060708090100
KNO313.320.9326485.5110138169202246
NaCl35.735.83636.63737.337.838.43939.8
(1)4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70克KNO3晶体最终可得到饱和(“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①(填写编号).
①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②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饱和溶液
③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④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KNO3
(3)KNO3、NaCl在t℃时溶解度均为W克,则t的最可能范围是A
A.20<t<30        B.t=30       C.30<t<40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