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枝叶枯黄,茎也比较纤细,易倒伏,建议最好给这些植物施用的化肥是( )
A. NH4HCO3 B. KNO3 C. Ca(H2PO4)2 D. (NH4)3PO4
B 【解析】 植物的枝叶枯黄,茎比较纤细,说明需要施加氮肥,植物容易倒伏,说明需要施加钾肥,选项中同时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化肥只有硝酸钾,故本题选B。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期中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溶液为酸性
B. b点恰好完全反应
C. 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 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C 【解析】该实验是把碱氢氧化钡滴加倒硫酸中,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a点时溶质没有减小到最小,所以剩余硫酸溶液显酸性,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零,说明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c点时氢氧化钡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钡,不是硫酸,故叙述是错误的;D选项因为b点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没有硫酸与之反应生成沉淀,故两点生成的沉淀质量相等,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2.1《性质活泼的氧气》同步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看到木条__________,表明已收集满。
(4)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优点是 ________(填编号)。
①生成物只有氧气 ②不需加热 ③需加热
(5)装置A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_( 填编号)。
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氧气D复燃②① 【解析】 (1)图中分液漏斗是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仪器;该实验中应该先将二氧化锰装入锥形瓶中,后经分液漏斗加入过氧化氢;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故选D。 (3)氧气收集满后会向瓶口外溢,故遇到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会复燃,证明已经收集...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实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填“>”、“=”、“<”)
(2)t2℃时,把20克固体乙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m1(甲)_____m2(乙)(填“>”、“=”、“<”)。
=饱和> 【解析】 (1)由图像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0g; (2)由图象可知,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溶解30g乙物质,故50g水中能溶解乙物质的最大质量为15g,把20克固体乙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会有5g乙物质不溶解,得到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配制甲、乙两种物...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实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镁离子(Mg2+)核内有 10 个质子
B. 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C. 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
D. 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得到 2 个电子
D 【解析】 A、镁原子变成镁离子只是失去最外层电子,质子不发生变化,仍为十二个质子,选项错误;B、镁离子和硫离子均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选项错误;C、硫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32,选项错误;D、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获得两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实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 【解析】 A、分子属于微观粒子,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选项正确;B、分子运动速率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选项正确;C、扩散现象的本质就是分子在不停运动,选项正确;D、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变大,选项错误。故本题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实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物质的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盐酸挥发 C. 蜡烛熔化 D. 白磷自燃
D 【解析】 A、海水晒盐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盐酸挥发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蜡烛熔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白磷自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一) 题型:科学探究题
在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探究纯碱的性质”中,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A、B、C、D四支试管中的废液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考试结束后,某兴趣小组发现大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溶液呈红色。为了探究上层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提出问题】 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假设难溶物质、水和酚酞均不会解离出离子)
【猜想假设】 小明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O、H+、Cl-、Ba2+、Ca2+、OH-七种离子。你认为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最多可能有____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分析讨论】 (1)小红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因为上层溶液呈红色。请你分析上层溶液中不含有H+的另外一个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O。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为进一步确定上层溶液中是否含有CO,请你和小红一起参与下列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 | ①________ ②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仍显红色 | ①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CO ②同时还能得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还含有离子是___(填离子符号) |
【实验结论】 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