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A.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70g水中,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g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电解水实验一段时间后的情景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前,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入了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反应后氢氧化钠并未减少,氢氧化钠是此反应的_________剂。
(2)根据右图中的实验现象可知,试管b与电源__________极相连。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试管a和b中的气体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4)电解水实验中a管与b管气体的理想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实际的体积比往往略大于2:1,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写一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性质。为检验此时的清水是否是硬水,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检验。
(3)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4)上图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两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这个反应说明水是由 ___ ___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③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制取装置 (填序号),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检验装置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固体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氧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
(4)用N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并震荡(注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硫反应),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掉不下来(如甲图),其原因是 ;
(5)为完成上述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与乙图中 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
(6)在实验室中,集气瓶被称做“万能瓶”,用它可以组装成各种用途的装置,请仔细观察下列(F~K)各个装置的特点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口进入(填导管口符号).
②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________装置.
③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应选用__________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所给情景回答有关问题:
(1)某地区遭遇到持续干旱,常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2)经检测洗衣服用的井水是硬水,在没有其他水质可选的前提下,相对而言最好选用 (填“肥皂水”或“洗衣粉”)来洗涤,否则会出现 的现象。
(3)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②中超滤膜可起到过滤不溶性杂质的作用,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做扩散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组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
C.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