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平视测量,初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A.大于15 mL B.小于15mL
C.等于15 mL D.无法确定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过量的铁粉投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剩余的铁和生成的铜,在滤液里含有的物质是(水除外)( )
A. FeSO4 B. CuSO4 C. Fe2(SO4)3 D. 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
【提出问题】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使氧化铜溶解了呢?
【猜想与假设】(1)可能是稀硫酸中的H2O分子使氧化铜溶解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计实验方案】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三组实验:
【进行实验】实验1中氧化铜不溶解;实验2中氧化铜溶解;实验3中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 。目的是 _______ 。
【获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1)写出实验2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你认为实验室中也可用 ________溶解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某品牌矿泉水的标签上标明的矿泉水主要成分如下表所示,请根据本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用化学符号表示镁离子:______________;
②请用化学用语表示偏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③检验该矿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④该矿泉水中的氯、钙,是指_____________(填“原子”或“元素”)。
(2)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Ⅰ:电解水法。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Ⅱ: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上述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粒子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丙醇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应前质量/g | 6.0 | 12.8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7.2 | 8.8 | a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1.8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4.4g,则无X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洒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________
(2)倾倒液体时,细口瓶口紧靠试管口。 ________________
(3)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土的铜制品表面由于和空气中 氧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一层铜绿,化学名称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