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式.
(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O2;(2)最轻的气体是H2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Ca(OH)2;(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CO;
(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CaO;(6)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CO2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
(2)最轻的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
(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
(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
(6)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1)O2;(2)H2;(3)Ca(OH)2;(4)CO;(5)CaO;(6)C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能在pH=10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NO3、NaCl、MgSO4B.HCl、AgNO3、Na2SO4
C.K2SO4、CuCl2、NaNO3D.NaNO3、K2CO3、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①甲图中R物质在室温(20℃)时的饱和状态为D点,40℃时的饱和状态为A点,现将  甲图中的R溶液从A状态变到B状态,请设计并简述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途径:可先将R溶液从A状态稀释到C状态,再将温度升高到60℃.
②乙图是表示M、N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60g M、80g N固体中各加入150g水,并加热至完全溶解,同时各蒸发掉50g水,冷却至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e(填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a.只有N析出晶体; b.M、N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只有M析出晶体:d.M、N均有晶体析出:e.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碳酸钠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先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2)当pH>7时,溶液中阴离子的符号是CO3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无色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该溶液中还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
A.NH4+、Na+、Cl-、CO32-B.B、Na+、K+、Cu2+、Cl-
C.K+、Cl-、Mg2+、SO42-D.Ag+、NO3-、Mg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2CO3   NaCl    KNO3    NH4ClB.NaCl    Cu(NO32   H2SO4   KNO3
C.BaCl2    NaNO3  MgCl2    KOHD.ZnSO4    Mg(NO32  NaNO3   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Ca(OH)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实验.
(1)向U形管中注入新配制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用酒精灯对U形管的右侧加热,左管无明显变化,而右管中明显出现溶液变浑浊,这种现象称之为结晶(填“结晶”或“蒸馏”),此时右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填“增加”、“减小”或“不变”);停止加热冷却至常温,能观察到右管中的白色固体消失,通过对比有效地证实了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事实.
(2)上述U形管若敞口长期放置,澄清的石灰水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膜,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四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生活中鉴別软水和硬水常加入肥皂水;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瓶底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瓶底炸裂;
(3)从微观角度来看,水蒸发成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的原因是水分子间隔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图实验:
【观察与讨论1】取一定量的稀盐酸,分别加入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此滴加过程中,甲试管里会观察到(1)无明显现象.;乙试管中观察到(2)产生气泡.,从而可以说明两种物质已经发生了反应.
【观察与讨论2】甲同学先将废液倒人废液缸后,乙同学又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则甲、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3)HCl、CaCl2.(4)NaCl、Na2CO3(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为了科学处理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含有NaCl、CaCl2;乙同学猜想:含有NaCl、Na2CO3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自己猜想不成立,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则甲猜想不成立,自己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5)不正确,这是因为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钙,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总结与交流】通过上述探究过程,请你总结出在确定溶液混合后溶质成分时,往往要结合(6)实验现象、排除几种(理论上)可能存在的情况,才能使后续的实验简单明了,从而快速准确的得出正确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