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中子、电子均匀的分散在原子中
B.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但是原子不显电性
C.同一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D.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分析 根据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解答.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且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

解答 解:A、质子、中子、电子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故A错误;
B、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但是原子不显电性,故B正确;
C、同一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氢原子中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故C错误;
D、质子与电子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构成,注重基础,学习中应注意对原子构成的理解和一些规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为初中化学教材上的一些重要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的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
(2)由B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4)实验A方案(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设计的不足之处是集气瓶内没有放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氢氧化钙、纯碱这二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填化学式).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Na2CO3和Ca(OH)2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活动与探究】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溶质是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丁同学为了验证乙同学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丁同学滴加的盐酸量过少,与氢氧化钠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1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2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
(1)能证明“释放CO2”的现象是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装置 B的作用是防止C中石灰水倒吸炸裂玻璃管.
(3)实验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O+2HCl=CaCl2+H2O
[猜想与假设]D中的固体可能为①只有氧化钙;②氧化钙与碳酸钙; ③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的D中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猜想①正确
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猜想②正确
触摸试管外壁,温度不变,继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猜想③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Ⅰ、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一种物质.
Ⅱ、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两种物质.
Ⅲ、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
①Na2SO4溶液显中性.
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可燃性气体.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猜想Ⅱ成立
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猜想Ⅲ成立
【总结反思】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Ⅰ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丁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结论不一定成立,他的理由是铝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Ⅲ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部充满液体,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负级(填“正”或“负”),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b管中的气体,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2)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的实验亊实是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你正在质量检测考试,希望你仔细审题,细心答题,考出水平!你知道关于这次科学考试用的纸张的一些性质吗?请你分析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B.不溶于水C.白色D.易撕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1所示,依据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是C.
(2)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B>A=C.
(3)50℃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2:3.
(4)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降低温度(填两种方法).
(5)50℃时,A、B、C如图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是C>B>A(用>、<或=表示).
(6)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以下操作中会导致所配置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②③(填序号).
①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老师提醒】它由铜、氧化铁两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铜;②只有只有氧化铁;③是铜、氧化铁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
①铜在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②氧化铁能被稀盐酸溶解:Fe2O3+6HCl═2FeCl3+3H2O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震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甲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乙(填“甲”或“乙”)的观点正确.
(2)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右图在同分橱中进行试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铜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
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反应后
Ⅰ组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Ⅱ组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g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83.1g
【讨论交流】
(1)在装置A中先通入CO气体的作用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2)应该选择Ⅰ组的实验数据计算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③组(填序号)
(3)写出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因为一直通入CO气体,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
【反思评价】丁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上图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在B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