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用二氧化碳生产甲醇燃料:CO2+3H2CH3OH+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该种方法为二氧化碳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C.钌-膦铬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D.碳原子数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鄂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_______。

(2)t2℃时,将6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3)t2℃时,保持温度不变,能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水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答出一种即可)。

(4)A物质溶液中含有少量的B,为得到物质A,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在烧杯A中装有10mL浓氨水,烧杯B中装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溶液。用一个大烧杯将A、B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溶液变为红色。关于酚酞变红,化学探究小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 酚酞溶液是酚酞与水的混合物)

猜想一:从A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是不可能的,理由是_____。

(2)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min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

将其中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不变色

氨气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酚酞变红,猜想二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变成____色

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猜想三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H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3 B. +4 C. +5 D. +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食物腐败 C.石蜡融化 D.衣服晾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为测定某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向盛有 20g 该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7.3%的盐酸,下图是溶液总质量随盐酸加入质量而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该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设计方案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方案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方案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探究空气中 氧气含量

C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 氧化钠反应

D

探究铁锈蚀 条件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重庆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C.若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 ℃,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溶解

D.若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 ℃,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学年度甘肃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学校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D.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不显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