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碳酸钙用作发酵粉
C. 活性炭用作净水剂D. 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气在日常生活和T业生产中的用途非常广泛,其实验室的制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②写出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
③若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2)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MnO2 , CuO外,Fe2O3 , 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按下表进行实验:经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 实验药品 | 分解温度( ) |
① | KClO3 | 580 |
② | KClO3、MnO2质量比1:1) | 350 |
③ | KClO3 , CuO(质量比1:1) | 370 |
④ | KClO3、Fe2O3(质量比1:1) | 390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由实验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4)【拓展延伸】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
(5)【实验反思】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
(6)在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产生9.6克氧气需要分解克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C.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D.涤纶和羊毛燃烧:都可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 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80℃时,乙物质在1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g, 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②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
③将b点的甲溶液转化为a点的甲溶液,采取的方法是(选填编号)。
A.增加溶质 B.恒温蒸发溶剂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④将8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C.降温后溶剂质量:甲<乙 D.降温后溶质质量: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重要的一组实验,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 写出仪器D的名称。
② 装置I是固固加热型装置,指出其中的错误 , 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按钮是(填字母)。
③ 使用装置II制取O2时仪器D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果要使装置II具有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功能,则需要对装置作的改进是。
④ 实验室制取H2、O2、CO2三种气体,可选用装置III来收集的气体有(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灼烧的方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木炭粉
B.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除去气体中含有的一氧化碳
C. 加入适量氧化铜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D. 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活动课上探究气体的制备,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常见的气体并对它们的有关性质进行研究,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KMnO4固体制取O2 , 发生装置应选用图中的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2)乙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F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是(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变红
b.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 , 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3)丙同学在实验室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①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 CaCl2+2NH3↑+2X.X的化学式为:;
②制取并收集NH3 , 应该从如图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③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 . (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