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红磷和硫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待燃烧完毕后同时打开装置中的两个活塞,这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水迅速进入两个集气瓶      B、水只进入到A瓶中 

C、水只进到B瓶中            D、两个瓶中都不能进水

 

【答案】

B

【解析】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燃烧后A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B瓶内气体体积变化不大,压强变化不大;故燃烧完毕后同时打开装置中的两个活塞,水只会进入A瓶中.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下述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
ABD
(多选,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都需要点燃E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F.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2)在做甲、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作用分别是:甲
防止熔化物溅落到瓶底,炸裂瓶底,
,丙
吸收生成的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3)做实验乙和丙时,红磷、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做实验甲时,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氧气的浓度
有关.
(4)将装置乙改装为如图所示装置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经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在此实验中,观察到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为5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5
.在保证整个装置不漏气的前提下,所用红磷的量必须
足量
,如果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观察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则实验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偏小
.实验完毕后,集气瓶内残余的气体主要是
N2
(填化学符号).如果将上述实验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并未发现倒吸现象,其是
木炭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瓶内气体体积无明显减小
,若将量筒中的水换成
澄清石灰水
,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反思此实验的探究过程,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生成物最好是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甲、乙、丙三同学在学完了第二单元后,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想探究能否用其它物质来代替红磷完成该实验.他们选取了以下几种物质:铁丝、硫粉、木炭、镁条(镁是一种金属).凭已有知识他们进行了讨论:
(1)甲同学首先认为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他的理由是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乙同学认为也不能用硫粉、木炭代替红磷.他的理由是
产生的气体占据了消耗掉的氧气的空间,压强不变
产生的气体占据了消耗掉的氧气的空间,压强不变

(3)丙同学在认真思考乙同学的理由后认为,如果要用木炭来代替红磷而且实验要获得成功必须作一点小小的改进,他预先在集气瓶中装了一种物质,结果他实验成功了,你认为他预先在集气瓶中装的物质是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4)对于镁条三同学凭已有的知识无法判断,他们于是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他们用如图所示装置和光亮镁条进行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燃烧,观察到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粉末状物质产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实验过程中所有操作都是正确的)
(5)冷却后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消耗了瓶内的气体,使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
消耗了瓶内的气体,使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
为了让实验取得成功,该同学进行实验时的第一步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在进行实验时,为了使镁条变得光亮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用砂纸打磨
用砂纸打磨

(6)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超过其容积的五分之一,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问题:氮气为什么减少呢?假设一:氮气与瓶内其它物质反应而减少.假设二:
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 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填:“能”或“不能”)
不能
不能

(7)根据他们的讨论和本探究实验实验,你认为选择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药品应满足的条件是
能把氧气反应掉
能把氧气反应掉
不能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
不能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
不生成新的气体杂质
不生成新的气体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甲、乙、丙三同学在学完了第二单元后,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想探究能否用其它物质来代替红磷完成该实验.他们选取了以下几种物质:铁丝、硫粉、木炭、镁条(镁是一种金属).凭已有知识他们进行了讨论:
(1)甲同学首先认为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他的理由是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乙同学认为也不能用硫粉、木炭代替红磷.他的理由是
产生的气体占据了消耗掉的氧气的空间,压强不变
产生的气体占据了消耗掉的氧气的空间,压强不变

(3)丙同学在认真思考乙同学的理由后认为:如果要用木炭来代替红磷而且实验要获得成功必须作一点小小的改进,他预先在集气瓶中装了一种物质,结果他实验成功了,你认为他预先在集气瓶中装的物质是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4)对于镁条三同学凭已有的知识无法判断,他们于是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他们用如图2所示装置和光亮镁条进行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燃烧,观察到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粉末状物质产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实验过程中所有操作都是正确的)
冷却后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消耗了瓶内的气体,使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
消耗了瓶内的气体,使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
为了让实验取得成功,该同学进行实验时的第一步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在进行实验时,为了使镁条变得光亮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用砂纸打磨
用砂纸打磨

(5)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超过其容积的五分之一,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问题:氮气为什么减少呢?假设一:氮气与瓶内其它物质反应而减少.假设二:
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 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填:“能”或“不能”)
不能
不能

(6)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如图3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
15
,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气密性不好
气密性不好
红磷量不足.
红磷量不足.

(7)关闭止水夹a、b、c,使过量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盛有空气的等容积的甲、乙两瓶中同时燃烧,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燃烧停止并冷却,若打开止水夹a、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水进入左瓶中
水进入左瓶中

②若打开止水夹b、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水不会进入右瓶中
水不会进入右瓶中

③若打开止水夹a、b、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
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
,原因是
气体总体积减小,压强变小
气体总体积减小,压强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萧县鹏程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                                                   
⑵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量约是集气瓶体积的     ,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的哪一性质?试写出其中一种                                         
注意:第(3)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⑶若将红磷换成硫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                                                   

⑵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量约是集气瓶体积的      ,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的哪一性质?试写出其中一种                                         

注意:第(3)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⑶若将红磷换成硫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