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出现了四种元素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分析 A、根据化合物的定义来进行判断;
B、根据题给物质的组成元素来进行解答;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来进行解答;
D、根据物质的分类和置换反应的特点来解答.

解答 解:
A、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的物质中含有单质,故说法错误;
B:根据题给条件可以知道结合图例可以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小球,即它们表示含有三种元素,故说法错误;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但是该反应中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说法错误;
D、根据所给的图例可以知道反应物中含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而生成物中也含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能根据所给信息,判断模型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一个甲烷分子CH4;(2)两个硫原子2S;(3)三个铝离子3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N表示两个氮元素
B.Fe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二个单位的正电荷
C.3N2O表示三个一氧化二氮分子
D.$\stackrel{+2}{Cu}$:表示铜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盐都可以食用
B.凡是碱都可溶
C.凡是酸溶液都含有氢离子
D.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称为糖类的有机物都有甜味
B.吸烟使人精神振奋,有益健康
C.胃酸过多可以服用稀氢氧化钠溶液
D.人们从食物中摄入的蛋白质,在体内先要转化成各种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NH4NO3→NH3B.CuO→Cu(OH)2C.CO2→COD.H2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近日,某市安监局查获“毒生姜”1000公斤.“毒生姜”常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燃烧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
(1)生活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硫磺燃烧熏制”的生姜,这是因为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
(2)使用水浸泡“硫磺熏制”的生姜,可降低二氧化硫的含量.这是因为SO2+H2O=H2S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利用微波技术可以对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为:SO2+C═S+CO2.该反应是置换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与正常雨水相比,酸雨的pH值更小(“大”或“小”).
(5)酸雨会造成土壤酸化,要改良酸性土壤,常使用B.
A.氢氧化钠固体         B.熟石灰固体           C.硝酸钾固体           D.氯化铵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请根据图示回答实验问题:

(1)小红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利用红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标志这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是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小红同学实验的过程中锥形瓶始终放在托盘上,这样做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是损坏天平.
(2)如图以所示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倒入约$\frac{1}{3}$的水充分振荡后,瓶子没有彻底变瘪,原因是有剩余的二氧化碳未溶于水.
(3)如图丙所示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的实验,实验中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硬水中出现的现象是产生的泡沫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柠檬是一种营养极高的水果,因为含有丰富的柠檬酸,被誉为“柠檬酸仓库”,将柠檬切成薄薄的片泡在温开水中,有利于保存柠檬中的营养物质.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下列关于柠檬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个柠檬酸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
B.吃柠檬酸能治疗胃酸过多
C.柠檬酸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向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果汁、柠檬酸、小苏打,可以制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