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以下制取氧气的方法中,其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着本质不同,该方法是(  )
A、分离液态空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D、加热高锰酸钾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利用液态氮的沸点与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氯酸钾分解能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高锰酸钾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符号表示:
(1)十个镁原子
 

(2)n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3个铝离子
 

(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物质①氢气②碳酸钙③硫磺④二氧化锰⑤雪碧饮料⑥自来水 归类(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有
 

(2)属于单质的有
 

(3)属于化合物的有
 

(4)属于氧化物的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尿素CO(NH22样品100g,经测定该样品中含氮元素45g(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求该样品中尿素CO(NH22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否则不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B、铁
C、液态氧D、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含有CO和H2的混合气体,其分子总数为N,当它们完全燃烧时,需要氧气的分子数为(  )
A、2N
B、N
C、
1
2
N
D、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的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碘-135是其中的一种污染物,已知碘元素的质子数为53,碘-135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5,则碘-135这种原子的电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  )
A、135、188
B、53、135
C、53、188
D、53、8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仪器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B、烧杯
C、集气瓶D、燃烧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下列少量物质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
①生铁     ②镁      ③表面镀锌的铁      ④铜锌合金.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