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滴加稀硫酸
B.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D.向一定量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 A、根据金属与酸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关系分析;
B、碳酸钠放入溶液中会先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沉淀,据此进行分析;
C、根据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时固体质量的变化分析;
D、根据中和反应溶液的pH的变化分析.

解答 解:A、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稀盐酸,由于锌的活泼性大于铁,所以锌反应的速率快,铁生成的氢气多,故A错误;
B、碳酸钠放入溶液中会先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沉淀,直至盐酸完全反应,与图象相符,故正确;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少,当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故正确;
D、向一定量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的pH大于7,故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结合图象分析问题,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帮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在2011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低碳经济”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年来科学家正致力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1)将空气中的CO2压缩后贮藏于冰冷的深海.但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CO2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CO2+H2O═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将过多的CO2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4H2$\frac{\underline{\;催化剂\;}}{△}$CH4+2H2O.
(3)将工业上产生的CO2进行收集、处理,作工业原料,如用作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一定条件下,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NH3)和CO2,即可析出碳酸氢钠固体,此时溶液变浑浊;过滤,滤液中含有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提示:方程式配平后,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均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面是李好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性质与用途
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最理想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活性炭有吸附性--做净水剂
 B.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缺氟--易生龋牙
人体缺锌--影响人体发育
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
 C.生活常识
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
菜刀防生锈--喷水后悬挂起来
海鲜品保鲜--甲醛水溶液浸泡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
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实验室有一瓶敞放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想探究这瓶固体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钙水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提出猜想】猜想1: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
猜想2: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2CO3(填化学式);
猜想3: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填化学式).
【实验与结论】(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震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甲同学认为这瓶固体中含有NaOH,乙同学诊断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Na2CO3溶液也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向(1)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后静置,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同学们认为猜想2是正确的.
【问题讨论】
(1)丙同学认为实验时可以先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震荡,静置,然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你认为丙同学的说法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丁同学认为CaCl2溶液也可以改为Ca(OH)2溶液,你认为丁同学的说法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已知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在化学上被称为“铅热反应”,人们可利用该反应来焊接铁轨.从反应中可以看出Al比Fe活泼,镁和氧化铜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uO$\frac{\underline{\;高温\;}}{\;}$Cu+MgO.某化学活动小组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镁和氧化铜的反应实验,充分反应之后,大家对于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是什么?
【做出假设】甲组同学认为: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一定只含有MgO和Cu;
乙组同学认为: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一定含有MgO和Cu,可能含镁;
对于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组成,你的假设是:一定含有MgO和Cu,可能含CuO.
【实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大家决定设计如下的实验对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为无色.甲组同学的结论正确.
②若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进行与实验①一样的操作.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溶液为无色.乙组同学的假设正确(填“正确”或“错误”).
③若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进行与实验①一样的操作.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你的假设正确.
【反思拓展】对于有多种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要判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剩余物的成分,需要考虑到反应物是否过量.由此联想到: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不变红,则反应不一定恰好完全反应(填“一定”或“不一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 1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子个数之比为1:1:2.
(2 )若●表示氢原子,〇表示氯原子,那么上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l2$\frac{\underline{\;点燃\;}}{\;}$2HCl(提示:该反应的条件为点燃).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4)由此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我国西汉时期就开始冶炼铜,方法是先用硫酸与氧化铜反应,再用铁置换出铜,称为“湿法炼铜”.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海水占了全球水资源的97%.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aCl,可用于制备钠及其化合物,其流程如图:

①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目的是除去CaCl2和BaCl2,流程中不能用过量稀硫酸代替过量稀盐酸的原因是会生成新的杂质硫酸钠;
②提纯过程中使用了过滤和蒸发操作,实验室过滤和蒸发操作均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③流程图中制备金属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frac{\underline{\;通电\;}}{\;}$2Na+Cl2↑.
(2)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NaOH,并同时获得两种单质.补充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NaCl+□H2O□NaOH+□H2↑+□Cl2
(3)刘廷在实验室找到一瓶长期放置的NaOH溶液,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I.NaOH与CO2分两步反应:
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
Ⅱ.NaOH与NaHCO3反应方程式为:NaOH+NaHCO3═Na2CO3+H2O
Ⅲ.物质的溶解性:
CO32- HCO3- OH-
 Ba2+ 不溶
溶液的酸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刘廷根据资料中的I、Ⅱ对其成分提出了5种合理猜想,请将猜想补充完整
猜想1:只有NaOH,猜想2: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猜想3:只有Na2CO3,猜想4:碳酸氢钠、碳酸钠,
猜想5:只有NaHCO3
【实验验证】
步骤操作现象结论
步骤1取该NaOH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1、5不成立(填数字)
步骤2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证明原溶液不含HCO3-、CO32-(填“离子”)
步骤3另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未变红证明原溶液不含OH-(填“离子”)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3是正确的(填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明同学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器,将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容积为60mL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凸透镜聚光加热白磷,可观察到的试管内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假设氧气完全反应,活塞理论上应向左移动约8mL.(活塞润滑性很好)
(3)小明进行实验后,发现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的测量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ABC(可多选)
A、气密性检查方法不妥,导致气密性不够好   B、白磷质量不够
C、未等试管冷却就读数                     D、针筒注射器的容积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