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下列过程,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锈蚀B.铁杵磨成针C.酒精挥发D.轮胎爆炸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钢铁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轮胎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水是生命之源.
(1)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
(2)向浑浊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之沉淀,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活性炭进行吸附.
(3)进行人工降雨可缓解一定的旱情,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干冰.
(4)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5)“洁厕灵”与“漂白精”都是家用清洁剂,二者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Cl2;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1)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c(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如图2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导管口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可知,试管A中的气体为氢气;B中的气体为氧气;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神州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金属过氧化物等可作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如:过氧化钠(Na2O2)在常温下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为了验证该反应中氧气的产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A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漏斗颈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2)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C装置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哪些性质?
(4)常温下水也能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要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能否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5)某潜水艇上有4人,如果每人每小时消耗的氧气在某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体积为50L,则该潜水艇中每天需要过氧化钠多少千克?(已知:在上述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5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一个多月的化学学习中我们掌握了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方法.下图是实验中用过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铁架台,②水槽;
(2)小明用B装置作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收集气体时若选用F装置,且收集前只在集气瓶中装一半体积的水,则收集满后所得氧气占整瓶气体的体积分数是60%.
(3)小华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此反应所属反应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4)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须正放在桌上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5)本实验采用分液漏斗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
(6)A、C装置均能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但小林同学经考虑后选择了A装置,这套装置较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对于收集到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验证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B装置也可用于制氧气,但不再具有上述优点了,原因是B装置制取氧气需要加热.由此可见,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除了要考虑反应条件外,还需考虑的一个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
(7)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需要检验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常用来测验菜窖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会对进入菜窖的人构成危害的简单方法是灯火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b”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3)通常情况下,乙炔(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直接反应制取乙炔,同时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
 如图所示,实验室制取乙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应选D或E,写出实验室制乙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2+2H2O=Ca(OH)2+C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在该顺序中: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在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铜丝,会发现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u+2AgNO3═2Ag+Cu(NO32,把铜丝浸入硫酸锌溶液中,没有任何反应现象,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的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大兴区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某校科技节活动中,初三同学选用下述物质: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浓氨水(呈碱性,易挥发)、Na2CO3溶液、Ca(OH)2溶液、浓盐酸、NaOH溶液等为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1)魔术1为“葡萄酒变色”。观察到的现象为A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则B溶液为________,结合B处溶液的性质说明A变色的原因 ________。

(2)魔术2为“铁树开花”。观察到的现象为铁丝上的棉花团逐渐由白色变为红色。则D溶液为_______。

(3)魔术3为“清水变牛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溶液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