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   B.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

    C.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D.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催化剂只改变反应发生的速率,不改变反应的原理,所以没有催化剂的帮助,过氧化氢也会分解产生氧气.故A叙述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一包不纯的K2CO3粉末,可能含有Na2CO3、BaSO4、CuCl2、KCl、KNO3、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分析含有的杂质,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样溶于水,无固体残留,得无色溶液。则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HNO3,沉淀部分溶解,则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   

(3)为确定Na2CO3是否存在,某同学称取13.8g粉末溶于水,加入足量BaCl2液,充分反应生成19.7g沉淀质量,则原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你认为此结论   (选填“是”或“否”)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失去标签的溶液中,不加其他试剂就能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A.K2SO4  Na2CO3  NaCl  HCl   B.H2SO4  HCl  NaNO3  Na2CO3

C.NaOH  NaCl  MgCl2  CuSO4  D.Na2SO4  BaCl2  KNO3  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  )

 

A.

B.

木炭

C.

红磷

D.

蜡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

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

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兰州牛肉面制作中通过添加蓬灰(主要成分K2CO3),使面条劲道有弹性.下列关于K2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由K、C、O三种元素组成

 

B.

该物质属于化合物

 

C.

该物质由2个钾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O原子构成

 

D.

取少量蓬灰滴加盐酸,有气体产生,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与N2O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

 

A.

NO

B.

NO2

C.

HNO3

D.

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H2O2制了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3)指出装置B中的错误  

(4)实验室除用装置C和D收集氧气外,还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若将E装置装满水来收集该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  ,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__;猜想三:NaOH

(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4)【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I2溶液,B中加入  溶液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猜想一”成立

 

“猜想二”成立

 若AB中都没有沉淀 

“猜想三”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