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小红家从农贸市场买回一包化肥,化肥包装上的标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肥中N、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5.
(2)计算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7%,(结果保留到0.1%)该标签是否正确不正确.

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frac{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该化肥中N、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14:(1×5)=14:5.故填:14:5;
(2)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frac{14}{14+1×5+12+16×3}×100%$≈17.7%<20.3%,故此标签不正确.
故填:17.7%;不正确.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化学反应也有“悄悄”进行的.小明和他的同学对二氧化碳与氧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如图).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的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小明认为溶质是Na2CO3;小刚认为溶质是Na2CO3和NaOH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验证】小刚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大试管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过滤;②向滤液滴加适量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小刚猜想成立
【实验反思】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实验拓展】同学们联想到了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发生,有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边滴边测定混合溶液的pH.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要“当测定pH小于或等于7时”才可证明发生反应了,其原因pH小于或等于7时,表明OH-被消耗,说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总结提高】试设计两种不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从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方面加以说明.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
了反应
方案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溶剂
食盐水食盐
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
稀硫酸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充分燃烧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其排出的废气中含有CO2、SO2、水蒸气等.已知SO2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SO2有还原性,故还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除去,无水硫酸铜遇水会由白色变为蓝色.为了检验该发电厂排出的废气中的成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连接的顺序为(填导管接口字母)e→f→c→d→b.
(2)根据B中品红溶液褪色现象能证明有SO2存在.
(3)根据装置D中无明显变化和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证明有CO2存在.
(4)把装置E放置在最后,能否证明该废气中含有水蒸气?并说明理由不能,废气从A、B、C、D中会带出水蒸气,影响水蒸气的检验.
(5)装置D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完全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取或收集氧气的装置:

(1)请选择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填字母,下同)是B,和收集装置是C或D.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的原因防止水倒流入试管.
(2)A装置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3)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C或AE.
(4)若用图F装置收集甲烷,甲烷应从b端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用电器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C.室内烤火取暖,放一盆水防止CO中毒
D.硬水变为软水,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酒精完全燃烧C2H5OH+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酸雨形成过程中某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frac{\underline{\;\;\;高温\;\;\;}}{催化剂}$2SO3,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试管 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为A(填字母序号),其中发生装置还需要进行少许改动: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和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a(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
(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F(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1)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2)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N2 (填化学符号)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的结论.
(3)探究空气组成的实验中,如果红磷的量不足,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体积的$\frac{1}{5}$.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事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的目的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