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向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得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有如图所示关系,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7%B.10%C.7.3%D.6.3%

分析 根据测得滴入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图,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相等,因此,可设硝酸银溶液100g,则硝酸银100g×17%=17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硝酸银求得生成硝酸和氯化银的质量,从而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解:设硝酸银溶液100g,则硝酸银100g×17%=17g,
设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x,生成硝酸的质量为y
AgNO3+HCl═AgCl↓+HNO3
170       143.5    63
17g       x        y
$\frac{170}{17g}=\frac{143.5}{x}=\frac{63}{y}$
x=14.35g
y=6.3g
所以加入盐酸的质量为14.35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6.3g}{100g+14.35g-14.35g}×100%$=6.3%
故选:D.

点评 利用滴加盐酸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本题需要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技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能抗击埃博拉病毒的药物,其化学式为C5H4N3O2F,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B.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5:4
C.每个分子由15个原子构成D.该药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鉴别羊毛绒和棉线的方法是取样,灼烧,闻气味;
(2)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3)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隔绝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根据如图给出的原子结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质子数为13;
(2)在化学反应中,这三种原子都易失去(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这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结合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去除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①溶解:将取出的粗盐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
②过滤:向过滤器内倾倒滤液时,要控制液面的高度不超过滤纸;
③蒸发: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晶体时,如果持续加热,可能产生的后果是液滴飞溅.
(2)用上述制得的精盐配制了100g6%的氯化钠溶液,并用其配制3%的氯化钠溶液.
①计算:50g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3%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50g;(同时计算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③混匀;
④装瓶贴签.
(3)结合上述实验操作,下列情况可能会使所配制的3%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是C.
A.粗盐放入水中立即过滤
B.提取氯化钠蒸发时有液体飞溅
C.用量筒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俯视读数
D.将6%的氯化钠溶液加入水中混匀,末用玻璃棒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C.水是由氢气、氧气两种分子组成的D.水变成水蒸气属于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湘西地区食物中缺乏某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为解决这一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问题,政府在食盐中都添加了KIO3,请问在食盐中添加KIO3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请回答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相关问题.
(1)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3g,需要量取水47mL;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CBDEA(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②③(填序号)
①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用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19.6%的稀硫酸100g:
(1)计算:所需定量的98%浓硫酸,还需要蒸馏水80g,
(2)量取混匀操作中所需玻璃仪器包括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玻璃棒.
(3)如果在量取98%浓硫酸时,仰读视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则所配制出的稀硫酸的浓度会比19.6%偏高.(“偏高”或“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