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 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

物质

红磷
白磷
金刚石(空气中)
金刚石(纯氧中)
着火点
260℃
40℃
850~1000℃
720~800℃
 
 
在实验室中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并进一步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实验的装置如下图。 查阅到着火点资料:

 
①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  (1) 
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H2O2)在“A”装置中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②实验室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可以是3) 4) 。 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时,室温为18℃,整套装置中C、E、F的试管中白磷浸没在水中,C、D、F装置 浸入50℃的水中进行实验。
③产生氧气后,则B到F的装置中的白磷或红磷能发生燃烧的是   (5)  (选填B到F的装置编号)。通过C、F装置的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要具备:6) , 通过C、D装置的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要具备:   (7)  
④为了证明金刚石也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待金刚石燃 烧完全后,检验生成的气体。现要引燃金刚石,你的最合理的方法是:
   8)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   (3)排水法  (4)向上排空气法
(5)C  (6)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7)燃烧的条件除了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外,还必须达到可燃物燃点
(8)使用强光源(如激光)集中加热(可利用透镜)
①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在“A”装置中制取氧气的第一步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②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氧气的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填: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③因为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且C中有氧气,水温50℃,符合燃烧的条件;通过 C、F 装置的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通过 C、D 装置的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故填:C;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
④可以使用强光源集中加热引燃金刚石,故填:使用强光源集中加热引燃金刚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请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小明同学发现生锈后的铁钉质量会增加,于是得出“质量守恒定律”也有例外,你认为该同学的推测正确吗?请加以解释。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Al、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如下方法:
先将粗细相同的铝丝和铁丝分别放入稀盐酸溶液中,然后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试回答下面问题:
实验发现,短时间内铝丝表面无气泡产生,几分钟后产生大量气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小明同学分析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想再补充一个实验,请你和他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达到探究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为了对浓硫酸腐蚀性有个深刻的认识,化学活动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请你也将活动记录补充完整。
实验题目: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浓硫酸、小木条、玻璃片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
(2)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反思与交流】化工厂生产的硫酸是浓硫酸,实际应用需要各种浓度的稀硫酸,稀释时应正确操作。如在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再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4分)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使用时间长了易结水垢(如图)。原因是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和镁的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 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生成一种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它是水垢的主要成分。
[产生问题] 碳酸氢钙受热分解除了生成水以外,另外两种生成物是什么?
[提出假设] ① 小楠同学认为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
② 小卓同学根据           定律猜想生成物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与事实] 依据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验证猜想的①方案
向生成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中加入适量的            
有气泡生成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
取少量硬水于试管并加热,将生成气
体通入         中。
 可观察到         
[解释与结论]: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逸出。

(1)若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则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在A处放置某溶液甲,B中无色溶液变红色,则A处的溶液甲可能是__________。B中溶液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①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B.②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③既说明火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又说明二氧化硫能使稀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④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又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化学学习中,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知识。下面A、B、C三个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实验中的烧杯是一个干冷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B实验室通过证明          的组成来推断水的组成;
(3)C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  压强减小 来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从研究方法来看,A实验与   (填“B”或“C”)实验的方法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2010?义乌市)2010年5月12日,在苍茫海水中沉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重见天日,其中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已知: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CO2↑+H2O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实验用到的主要装置为:

(1)装置连接顺序为:                .(填写编号)
(2)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第一步 检查气密性;
第二步 装入药品,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
第三步 试验后再次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
 
质       装置

时间
装置①
装置③
实验前
220.0克
195.0克
实验后
222.1克
199.4克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比为     .(要求写出最简整数比)
(3)结果分析;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产生该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A.二氧化碳没有被完全吸收           B.水没有被完全吸收
C.碱式碳酸铜药品中含有水分         D.碱式碳酸铜没有完全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