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有机化合物:乙醇、葡萄糖、干冰
B. 氧化物:MnO2、K2O、KMnO4
C. 碱:KOH、Ca(OH)2、Na2CO3
D. 酸:醋酸、硝酸、硫酸
D 【解析】 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如乙醇、葡萄糖,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干冰)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视为无机物,A错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KMnO4中含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B错误;碱是指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C错误;酸是指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醋酸、...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1空气的成分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的是( )
A. 可吸入颗粒物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D 【解析】 试题属于空气污染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3物质的变化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 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 B. 铜用作导线
C. 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 D. 氧气用作医疗急救
B 【解析】 A、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铜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量筒 C. 烧杯 D. 集气瓶
A 【解析】 试题A选项试管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B选项量筒不能用于加热;C选项不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能间接加热;D选项集气瓶不能用于加热;故答案选择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阅读下面关于“水果打蜡”的科普短文。
农科院的专家给夏橙打上一种食用蜡﹣﹣蜂蜡。目的是为了防腐保鲜,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蜂蜡的主要成分C46H92O2,是由十六烷酸(C16H32O2)与三十烷醇(C30H62O)形成的脂,人体接触少量食用蜡不会产生危害。但是,用工业蜡(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xHy)处理水果,对人体会造成伤害。蜂蜡遇热会熔化,把打了蜂蜡的水果放到热水中,水中浮起一层蜡,因此打蜂蜡的水果可用热水清洗。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十六烷酸(C16H32O2)由_____ 种元素组成,夏橙中的维生素C_____(填“是”或“不是”)人类营养物质。
(2)依据短文内容归纳蜂蜡的物理性质_____。
(3)十六烷酸(C16H32O2)和三十烷醇(C30H62O)反应生成蜂蜡(C46H92O2)和另一种物质X,X的化学式为_____。
(4)请配平工业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CxHy+_____O24xCO2+2y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 客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石墨和C60硬度不同 |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B | 炒菜时闻到香 | 微粒在不停运动 |
C | 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 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
D |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 石墨和C60的硬度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A正确;炒菜时闻到香是因为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了香味,B正确;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乒乓球内分子间的间隔增大,C错误;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D正确。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溶液的形成 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gNaOH、NaCl、NH4NO3固体,振荡.
(1)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________ 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
(2)装有NH4NO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________ .
NaOH;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解析】 (1)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高于20℃; (2)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到冷的试管外壁凝结成小水珠,因此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题型:简答题
新的一年,同学们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下面是《气体制取与收集》学习的课堂片段:
(自主学习)仿照氧气制取的学习和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阅读课本,老师提供了几组药品,让同学们交流并选出适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组。
(合作交流)围绕以上问题,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交流,下面是老师从第二小组同学交流中听到的各位学生的发言:
1号:碳酸盐用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为什么不用纯碱(碳酸钠)呢?
3号:碳酸钠是粉未状的,反应的速度太快,不易控制,
2号:同意3号同学的说法,那我们把碳酸钠压制成块状可以吗?
各位都在思考,问题未能解决。
(展示释疑)通过各个小组的展示,大家明白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
实际实验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
请你帮助二组学生解决2号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验室把碳酸钠压制成块状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代替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能力提升)某小组想测定所用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了2g的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用量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第一次加入5g | 1.5g |
第二次加入5g | 1.0g |
第三次加入5g | 0.5g |
第四次加入5g | 0.3g |
(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______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2)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求检测过程中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不可以;(1)四;(2)85%;(3)0.75g 【解析】 试题不可以 ,因为碳酸钠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反应仍然太快不易控制 (1)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加入2克的样品,每加入5g稀盐酸,样品的质量减少0.5g,第四次加入盐酸后样品的质量只减少了0.2g,故 第四_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2)四次总反应碳酸钙的质量为2g-0.3g=1.7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营口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
B.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可能不同
C. 单个SO2分子有刺激性气味
D.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D 【解析】 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关系以及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A、原子不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可分成原子核和电子,故A错误;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故B错误;C、物理性质是很多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单个二氧化硫分子不具有刺激性气味,故C错误;D、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故D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