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学生设计一个自动过滤装置,在普通过滤装置的漏斗上安装一个自动加液装置(左图).使用时,滤液不会溢出,过滤又较快,整个过程无须人照顾.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该自动过滤装置的气密性?
(2)分析自动加液装置A管上口高出B管口约1cm 的理由.
(3)自动加液装置与普通过滤装置组装时的要点.
分析:(1)使装置内外形成气压差,是气密性检查的常用手段.我们可使装置内外形成气压差;
(2)利用大气压强,达到“自动过滤”的目的;
(3)考虑过滤实验中的“一贴二低三靠”.
解答:解:(1)为使装置内外形成气压差,可将导管A、B插入水中,用双手紧握广口瓶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
答:将导管A、B插入水中,用双手紧握广口瓶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2)过滤时,当液体由导管A进入漏斗且达到一定高度时(约1cm),导管B形成液封,液体将停止进入漏斗,随着过滤的进行漏斗内的液面下降,液体继续进入漏斗,如此反复,能达到“自动过滤”的目的.
答:达到“自动过滤”的目的;
(3)为保证过滤的效果和正常进行,组装时应控制导管B低于滤纸边缘.
答:组装时应控制导管B低于滤纸边缘.
点评:本题以过滤实验为切入点,考查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培养同学们的利用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4、在如图I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滴管中的b液体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瓶内气体a由于极易溶解于液体b,使烧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把烧杯内的液体压回烧瓶,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
(1)a和b分别是
BC

A.N2,H2O              B.CO2,浓NaOH
C.NH3,盐酸            D.O2,H2O
(2)写出上述能进行化学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或NH3+HCl=NH4Cl

(3)某学生设计了如图Ⅱ的喷泉实验:
①在图中的锥形瓶里,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能产生喷泉的是
D

A.Cu和稀盐酸         B.HCl溶液和NaOH溶液
C.Fe2O3和稀硫酸       D.Zn和稀硫酸
②在图II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向锥形瓶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可产生喷泉的是
AC

A.生石灰    B.硫酸铜    C.浓硫酸 D.硫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过滤是一种净水的方法,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过滤操作示意图.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铁架台
铁架台
;B:
漏斗
漏斗
;C:
烧杯
烧杯

(2)请指出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之处 改正方法
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
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
应使用玻璃棒引流
应使用玻璃棒引流
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滤纸高于漏斗边缘
滤纸高于漏斗边缘
滤纸应低于漏斗的边缘
滤纸应低于漏斗的边缘
(3)该学生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仍有浑浊现象,请你帮他找出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
滤纸破损等
滤纸破损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一种有洗气、贮气等用途的装置.
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b
b
 (填“a”或“b”,下同)处导管通入.
若集气瓶中不装水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氧气从
a
a
 处导管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某学生设计一个自动过滤装置,在普通过滤装置的漏斗上安装一个自动加液装置(左图).使用时,滤液不会溢出,过滤又较快,整个过程无须人照顾.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该自动过滤装置的气密性?
(2)分析自动加液装置A管上口高出B管口约1cm 的理由.
(3)自动加液装置与普通过滤装置组装时的要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