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A~D为实验室中未贴标签的4种溶液,分别为: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确定其成分,开展了探究实验.

(1)将A、B、C、D溶液两两混合,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图1所示(图中“-”代表无明显现象).
①物质B是NaOH(写化学式);
②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2)某同学将如图2两支试管充分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Cl、CaCl2或NaCl、CaCl2、HCl.
(3)利用鉴别出的盐酸,同学们又开展了实验.他们取等质量的Mg、Zn两种物质分别于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反应结束后一定有剩余的是Mg;B反应至a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HCl(写化学式).

分析 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以及酸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有关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 解:(1)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
①D和C反应会生成气体,和A反应会生成沉淀,所以D是碳酸钠,C是盐酸,A是氢氧化钙,B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②A与D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2)A和C的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和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将图2两支试管充分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Cl、CaCl2或NaCl、CaCl2、HCl;
(3)A曲线的斜率大,所以A是镁,B是锌,每24份质量的镁会消耗73份质量的盐酸,每65份质量的锌会消耗73份质量的盐酸,所以取等质量的Mg、Zn两种物质分别于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反应结束后一定有剩余的是Mg,B反应至a点时,氢气的量没有达到最大值,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HCl.
故答案为:(1)①NaOH;
②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Cl、CaCl2或NaCl、CaCl2、HCl;
(3)Mg,ZnCl2、HCl.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析出甲的晶体质量比析出乙的晶体质量大
C.t3℃时,a点的甲溶液比乙的饱和溶液浓度低
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溶液甲反应,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温馨提示:Fe2(SO43+Fe═3FeSO4
(1)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2)不溶物的成分是铜和铁.
(3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却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铁锈中的氧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A-I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C、F、H含相同金属元素且所属物质类别不同,H、I类别相同,A、B为金属单质,B为紫红色;C、D为氧化物,C为红棕色固体,G溶液呈蓝色,E的浓溶液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H2SO4
(2)F溶液的颜色黄色;I所属的物质类别是碱;
(3)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①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
A.检验一瓶气体为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
C.验证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盐酸(滴加无色酚酞)
D.除去氯化锌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亚铁(加过量锌粉,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加入过量的CaCO3后过滤
B鉴别NaOH和Na2CO3滴加酚酞试液
C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滴加过量的Na2CO3溶液后过滤
D检验CO2气体插入燃着的木条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正常雨水显弱酸性(pH约为5.6)的原因.
(2)将铝片放入稀硫酸中,一开始并没有气泡产生.
(3)工业上用磁铁矿来炼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为便于观察,在教室内关闭门窗做红磷、白磷燃烧的对比实验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
C.在实验室里,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D.测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其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今年5月,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我国南海神狐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
材料二:“蓝鲸一号”钻探平台设计和建造过程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它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质量为42000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形成可燃冰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
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的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不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②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2)形成可燃冰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有甲烷气源.
①可燃冰(CH4•8H2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3:5:32,甲烷属于有机物(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与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写一条)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8H2O+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10H2O)
(3)如果南海海水的密度是1.03×103千克/米3,“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漂浮海面受到海水浮力是4.116×108牛,浸入海水的体积至少需要40777米3,开采出的可燃冰可以直接在管口点燃,说明已经成为气体,从固体变成气体的原因可能是压强变小、温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