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镁条易折断B.酒精的沸点约为78℃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D.镁能在空气中燃烧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解:A、镁条折断只是断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镁条易折断,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酒精的沸点约为78℃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属于物质的颜色和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根据下列制取气体的实验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到催化作用,发生装置应选用B(填字母),反应的表达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3)下面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时A(填字母),其反应的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并且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②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⑦熄灭酒精灯.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②⑥①⑤③⑦.
(4)收集方法:①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以用C装置收集(填字母,下同);②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E装置收集.
(5)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6)氧气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7)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如果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8)实验中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9)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10)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前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的目的是防止水槽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果一个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不会改变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中的标准B.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D.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现有一反应A+B→C,现有10gA和5g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g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是(  )
A.15gB.12gC.10gD.1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能加快所有物质的反应速率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黄光、冒白烟、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红星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B,
A.蜡烛 B.红磷 C.细铁丝 D.木炭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过量.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A (填编号).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前应该检查气密性,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足量.
(3)此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已在北京市试运行.
(1)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stackrel{点燃}{→}$水.
(2)反应前氢气和氧气中分别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由此说明,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填“变”或“不变”),氢元素化合价从0价变为+1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请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硅(Si )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生产硅的化学反应为SiO2+2C$\frac{\underline{\;高温\;}}{\;}$Si+2X↑.则X 的化学式为CO.
(2)过氧化钙(CaO2)常用于鱼池供氧剂,它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
(3)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   质氧  气二氧化碳水蒸气W
反应前质量/g501123
反应后质量/g24528x
①X的数值为0.
反应物是W、氧气.  分别反应了23、48克
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水.   分别生成了44、27克
②W中含有的元素是C、O、H.分别为12、3、8克
③W的化学式为C2H6O
(4)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填字母序号).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B.鸡蛋变臭,人体呼吸
C.酒精挥发,酒精燃烧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