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PX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化纤织物到食品包装,从医疗设备到家用电器,都要用到它的合成产物.PX的化学名称为对二甲苯,是一种低毒化合物,请回答:H:1   C:12   O:16 
(1)对二甲苯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试根据分子模型写出对二甲苯的化学式C8H10
(2)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对二甲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48:5,对二甲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90.6%(结果精确到0.1%).

分析 (1)由对二甲苯的分子结构模型图,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frac{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1个对二甲苯分子是由8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则其化学式为:C8H10
(2)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10=106.
对二甲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0)=48:5.
对二甲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12×8}{106}$×100%≈90.6%.
故答案为:(1)C8H10;(2)106;48:5;90.6%.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周末是小笑生日,同学们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还有红烧牛肉、大虾、青菜、鸡蛋、面条等食物以及水果拼盘、可乐、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
A、红烧牛肉  B、水果拼盘  C、可乐  D、大虾、鸡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仪器②的名称是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纯净的O2,应选用如图中的AF(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如图中的B(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用G装置收二氧化碳,简述判断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火焰熄灭则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
(5)用G装置收集满二氧化碳后,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水,盖紧无孔橡皮塞,振荡,写出G装罝出现的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种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发生改变
B.铵态氮肥与碱进行混合研磨一定会产生氨气
C.置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CO2在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1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

(1)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碳”是指元素(选填“单质”“元素”“原子”).
(2)某有机物R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R+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R的化学式为C2H6O.
(3)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O2,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填序号).
a.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
b.煤加工成焦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4)科学家用NaOH溶液喷淋吸收CO2(如图2),对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该方法中包含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B.物质是①是Na2CO3溶液
C.操作①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D.整个过程至少有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当前我国环保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的是(  )
A.聚乙烯等塑料垃圾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冶炼厂的白色烟尘D.白色建筑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图所示顺序摆放着6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A、B、C、D、E、F代表对应的溶液).其中E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为此,他们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E溶液的成分是什么?
【初步判断】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原则,E溶液不可能是①(填序号).
①酸;②碱;③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溶液;猜想Ⅱ:Na2CO3溶液;猜想Ⅲ:Na2SO4溶液;猜想Ⅳ:NaCl溶液(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猜想Ⅱ”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如表所示实验.
实验方案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猜想Ⅱ正确
【分析与推理】
①完成“实验一”后,李成同学即认为“猜想Ⅰ”正确,张平同学认为“猜想Ⅰ”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因NaOH溶液变质也会产生Na2CO3不合理.
②请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2NaCl+BaCO3↓.
【反思与评价】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实验一”存在明显操作错误,该错误是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观察发现D、E试剂瓶的瓶塞是橡胶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能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1)如图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3OH)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H2+CO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CH3OH+H2O.甲醇中所含氢、氧元素的化合价与水中的相同,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C(填序号).
A.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C.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汽油燃烧时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是因为氧气浓度越大,一定体积内氧气分子数目越多,氧气分子与汽油分子碰撞的次数越多,燃烧越剧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5℃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