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u中的Fe 过量AgNO3溶液
B 除去NaOH中的Ca(OH)2溶液 加过量Na2CO3溶液
C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灼烧
D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过量NaOH溶液
A、AB、BC、C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Fe和Cu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H)2溶液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O3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走进实验室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1).

(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是取用后应立即塞上瓶塞密封保存,这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加以说明)
(2)该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变质的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首先设计了图2所示的装置,加入过量的盐酸反应后,通过右侧注射器内收集到气体的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分数(所使用注射器最大量程为20mL).
写出锥形瓶内所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小李认为该方案中需要控制样品取用的量,这是因为
 

(3)该兴趣小组同学在反思上面实验后设计了如图3的装置测定变质的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反应的开始、结束都要用注射器反复的排送空气.实验步骤为: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称10g烧碱样品放入广口瓶中,D处注射器内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准确称量装置F的质量320g,连好装置.
③打开弹簧夹,反复推拉注射器A 10次,准确称量装置F的质量320.5g.
④关闭弹簧夹,然后推动注射器M的活塞,让稀硫酸逐滴滴入样品中,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缓缓推拉注射器A 10次.⑥再准确称装置F质量为321.6g.
问题探究:
(Ⅰ)若步骤⑤中注射器A推拉速率过快,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不变”),理由是
 

(Ⅱ)试根据实验所记数据计算出该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不需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最近宜昌的雾霾天气导致呼吸病患者增多.
(1)为了健康,建议人们出行时尽量戴口罩.防PM2.5的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2)医生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有效缓解雾霾导致的病症,下列食物中
 
可缓解病症.
A.鲫鱼  B.卤牛肉  C.鸡汤  D.苹果  E.红烧肉  F.黄瓜  G.蛋糕  I.金东方大白菜
(3)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燃煤、扬尘对 PM2.5的贡献率超过了50%.为减少污染,需要对煤综合利用.下面是煤的一种综合利用方式,请你进行分析.
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表:
物质  
微观新示意图         
煤的综合利用是在高温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丁是最洁净的燃料,写出该综合利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活动与探究课上,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失去标签的①稀盐酸②氢氧化钠③碳酸钠④氢氧化钙四瓶溶液进行鉴别时,他们按照讨论的方案,分别取四种溶液各少量进行两两混合的实验.
(1)你认为,两两混合后能发生反应的共有
 
组.
(2)四瓶试剂编号,并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部分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两两混合A+BB+CC+DA+D
实验现象//
由上述实验可知:A是
 
,C是
 
,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将实验后的试管中药品倒入废液缸中.
①若观察到废液缸里的废液澄清,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为2.则废液中溶质为
 

②若观察到废液缸里的废液呈白色浑浊状态,向废液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废液呈现红色,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成分有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氢氧化钠、碳酸钠
D.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E.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过氧化氢分解的产物与其他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请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A在反应①中起
 
作用,红色金属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蓝色沉淀属于
 
(填“酸”“碱”或“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工业尾气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溶于水成为氢硫酸(H2S)溶液.目前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并且可以制得工业产品硫化钠固体(硫化钠可溶于水).工业流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终产品硫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O4
B、可用石蕊溶液测定氢硫酸溶液的酸碱度
C、系列操作中含有蒸发这一操作
D、吸收塔内发生的反应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碎B、酸碱中和
C、汽油挥发D、氮气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2)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3)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4)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预测现象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6)若将一定量的Ca(OH)2溶液和100g Na2CO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5g白色沉淀,求该Na2CO3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FeCl3、CaCO3、BaCl2、Na2SO4、KOH、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图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①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②上述过程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③写出滴加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