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引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
A.NaOH
B.NaHCO3
C.Ca(OH)2
D.NaCl

【答案】B
【解析】

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引起发泡作用,说明该物质与酸反应时生成了气体.

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工业,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故B正确;
C、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工业,故C错误;
D、氯化钠与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博物馆藏有一柄古代铁剑,为防止其生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
B.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
C.用盐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
D.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对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如图两步实验探究,根据图示现象,判断实验探究①、②前烧杯中的物质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底部固体一定只有Ag、Cu
B.溶液的颜色可能是无色的
C.溶液中一定只有Cu(NO32、Zn(NO32
D.溶液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锌粉前的溶液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苹果汁(2.9~3.3)
B.葡萄汁(3.5~4.5)
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3)本溪的燃气改造工程,使更多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请回答.
(1)A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点).
(2)B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C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CO2的性质是
(4)D实验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完“酸、碱、盐的性质”后,老师将两瓶未贴标签的饱和石灰水、饱和碳酸钠溶液摆放在实验桌上,让同学们区分.下面是“雄鹰小组”同学们的探究过程:
(1)[讨论交流]李壮:区分两种物质的原理是:依据物质的性质,选择一种试剂与两种物质混合,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大家据此来说一说,区分这两种溶液应选用哪种试剂,并说明理由. 王志:我认为可以选择稀盐酸,理由是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泡产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
马凌:我选择的是碳酸钠溶液,理由是
张云:马凌,你说的我没有听懂,你能再给我讲一遍吗?在大家的帮助下,张云不但弄明白了,还选出了其他两种溶液,如溶液和溶液,最后得到大家的赞许.
(2)[实验探究]大家按照王志的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实验中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出甲试管中原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乙试管中原溶液为石灰水.
(2 )大家对乙试管中现有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马凌经过认真思考后,又选择碳酸钠溶液作为检验试剂,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马凌从乙试管中取少量溶液加入到另一支新试管中,再向此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他得出结论:“溶液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钙.”但组长李壮对这个结论产生质疑,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大家讨论完李壮的质疑,制定出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来验证他的质疑,并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大家都鼓励张云来做实验.张云测出乙试管中剩余溶液的pH7(填“>”、“<”或“=”),证实了马凌的结论是错误的.
(3)[反思评价]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探究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充分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发生改变,其中与空气中氧气和水都有关的是( )
A.铁
B.氢氧化钠
C.氧化钙
D.浓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
B.钢锭拉成钢丝
C.铁钉生锈
D.酒精挥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