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通过电解36g水,能制得氧气____克.在标准状况下能同时得到____升氢气(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899gL).

答案:32,44.5
解析:

设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氢气的质量为y

故氢气的体积为:

答:能得到氧气32g;标准状况下的氢气44.5L

本题已知反应物水的质量,要求的是生成物氧气的质量和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可先求出氢气的质量再进一步求体积.

在现阶段,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都是质量关系.若有一定体积的气体参加反应,则先要将它换算成气体的质量;若要求出气体生成物的体积,则要将已求出的气体质量换算成体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朝阳区一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氢、氧两种元素
氢、氧两种元素
组成的.?
(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
水分子
水分子
构成的.
(3)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右图是用来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CD
BCD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B.利用右图装置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利用右图装置能对水杀菌消毒
(4)从变化角度看:
①水通电分解生成最理想的能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通电 
.
 
2H2↑+O2
2H2O
 通电 
.
 
2H2↑+O2
;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10ml或2.5ml
10ml或2.5ml
mL.
②甲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一定质量的甲和48g乙按图2所示充分反应,当乙完全反应时,可生成44g丙和36g丁.则甲中所含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D
D

A.C:H=12:1       B.C:H=3:1     C.C:H:O=6:1:8     D.C:H:O=3: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化学教研室 题型:038

通过电解36g水,能制得氧气____克.在标准状况下能同时得到____升氢气(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899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

(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

(3)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右图是用来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B.利用右图装置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利用右图装置能对水杀菌消毒

(4)从变化角度看:

①水通电分解生成最理想的能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mL。

②甲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一定质量的甲和48g乙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乙完全反应时,可生成44g丙和36g丁。

       则甲中所含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A.C:H=12:1       B.C:H=3:1     C.C:H:O=6:1:8     D.C:H:O=3: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

(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

(3)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右图是用来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B.利用右图装置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利用右图装置能对水杀菌消毒

(4)从变化角度看:

①水通电分解生成最理想的能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mL。

②甲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一定质量的甲和48g乙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乙完全反应时,可生成44g丙和36g丁。

       则甲中所含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A.C:H=12:1       B.C:H=3:1     C.C:H:O=6:1:8     D.C:H:O=3: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