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 B. 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C. 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A 【解析】 本考点考查了氮气的性质与用途,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要记牢.本题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A、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是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故选项正确;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故选项正确;故选A。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1运动的水分子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家庭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 B. “卫岗”牌学生饮用奶

C. 调味用的食醋 D. 餐饮用的啤酒

A 【解析】 试题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冰、水是同一种物质,故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 2.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题型:单选题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实心球体

B. 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C. 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 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解析】 A、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错误;B、质子、中子、电子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错误;C、每个电子只是一个质子质量的1/1836,质子与电子质量不相等,错误;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根据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镁属于金属元素

B. 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C. 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D. 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D 【解析】 A、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正确;C、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正确;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1.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成分同步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如下:用注射器抽取30 mL空气(活塞拉至30 mL刻度处),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为50 mL,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的铜粉,在右侧导管口套上瘪的气球,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中气体全部挤入硬质玻璃管,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14 mL。(提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1)写出铜粉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

(3)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

铜+氧气氧化铜充分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不能20%(或) 【解析】 (1)该实验的原理是:铜粉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铜+氧气 氧化铜; (2)实验时,为了完全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铜粉必须是过量的,否则得出的结果不准确,铜粉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而木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基本不变,无法测量氧气的含量,故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1.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成分同步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试剂选择红磷,不能选择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镁条(不但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由此你总结出选择试剂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所用的红磷量为什么要足够多?_____________。

(3)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4)打开止水夹的时机为________________,否则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测定时得到的结果小于,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前没有夹紧止水夹    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C.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点燃的红磷插入瓶中的速度太慢

药品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且仅能与氧气反应,反应后生成物为固体足量的红磷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否则氧气消耗不完,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待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1”刻度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C 【解析】 (1)此实验的原理是:物质燃烧消耗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据此分析可知:物质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且仅能与氧气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七校联考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选用18×180mm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总体积为45 mL)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①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色烟雾。②图Ⅰ实验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3mL刻度处才停止。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C 【解析】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所用药品、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所以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故错误;②图Ⅰ实验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故正确;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正确;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蜡烛燃烧:_____________;

(2)木炭燃烧:_____________;

(3)加热氯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__;

(4)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_____________。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 【解析】 (1)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2). 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碳+氧气二氧化碳。(3). 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4).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NH4Cl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NaCl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______。

(2)20 ℃时,100 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______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_之间。

(3)向烧杯中加100 g水和50.0 g氯化铵配成50 ℃的溶液,再冷却到20 ℃,烧杯中析出固体______ g。

NH4Cl36g10~20℃12.8g 【解析】 试题(1)据表格数据分析,溶解度随温度差距较大的是氯化铵;(2)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水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据表格可知20℃时只能溶解氯化钠36.0g;10℃至20℃之间,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有可能相等;(3)据表格数据,50℃时,溶解度为50.4,g说明此事50.0g氯化铵完全溶解,20℃溶解度为37.2g说明此时100g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