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装置;依据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高锰酸钾加热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3)用B装置制取氧气,要用到的药品有固体二氧化锰,液体过氧化氢溶液,然后看锥形瓶和分液漏斗中分别放什么即可;收集比较干燥的气体通常用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依据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
(4)B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制取气体的方法,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用此装置制取;并依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依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装置;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装置.
解答 解:(1)仪器①是铁架台,②是分液漏斗,③是水槽;故填:铁架台;分液漏斗;水槽;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加热时A装置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实验的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所以正确的步骤排序是:③④⑤①②⑦⑥;实验过程中若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导管,水槽中的水会倒吸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故填:A;C或D;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③④⑤①②⑦⑥;水槽中的冷水会倒流到热的试管中,使试管骤冷而破裂;
(3)用B装置制取氧气,要用到的药品有固体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充当催化剂,液体过氧化氢溶液,分液漏斗中盛放过氧化氢溶液或双氧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要制取较干燥的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分液漏斗可控制过氧化氢液体滴加的速度,使反应随开随停;
故填:双氧水;催化;D;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便于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或便于控制反应速率或便于节约液体药品等);
(4)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文字表达式是: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5)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需要加热,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A;C或E.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的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取,及制取氧气的步骤、原理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并会应用是解答的关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硫酸试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氯化钡溶液 | |
B.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氢氧化钠 | |
C. | 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白色固体是铵盐 | |
D.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uSO4、NaCl、HCl | B. | H2SO4、HCl、NaOH | ||
C. | CaCl2、Na2CO3、K2CO3 | D. | FeCl3、NaOH、Na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物质的量 | 化学式 | 分子或原子个数(个) | 质量(m)(g) | 物质的量(n)(mol) | 摩尔质量(M)(g/mol) |
氢气 | H2 | 1.204×1023 | 0.4 | 0.2 | 2 |
硫 | S | 1.204×1024 | 64 | 2 | 32 |
氧化铜 | CuO | 6.02×1021 | 0.8 | 0.01 | 80 |
乙烯 | C2H4 | 3.01×1023 | 14 | 0.5 | 2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