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盐,也是人生理活动必需的物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要检验生理盐水中的氯化钠,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2)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操作过程为溶解、__________和蒸发。
(3)可用NaOH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Mg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如右图为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能从氯化钠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的物质有__________(从右图的物质中选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家做右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 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面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具有 、 性质。
选择其中一点性质,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 B.用钢丝刷擦洗铝锅上的污垢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D.焚烧废弃塑料解决“白色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
(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____________。
(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
可燃气体 |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
H2 | 4.0%~74.2% |
CH4 | 5%~15% |
CO | 12.5%~74.2% |
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____________。
A B C D
(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将几块经过烘烤并冷却后的木炭(或活性炭),投入到盛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轻轻摇动,红棕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 ;倒扣的漏斗内水面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几块经过烘烤并放冷的木炭(或活性炭),投入到盛满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中,轻轻摇动,红棕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 ;倒扣的漏斗内水面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进行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min) | 0 | t1 | t2 | t3 |
B中固体质量(g) | 6.66 | 5.20 | 4.80 | 4.80 |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Cu2(OH)2CO32CuO + 1 H2O + 1 CO2↑
请在 中填入配平后的系数 。
C中试剂是 。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防止对产物检验造成干扰。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 。
② 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溶液变浑浊,E中的现象是 。
反应完全后,若仅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③ 分析: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对②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