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
(2)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如图2所示,在锥形瓶内装适量的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将活塞缓慢往外拉,若观察到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3)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为制取的发生装置,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答 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酒精灯;锥形瓶;
(2)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如图2所示,在锥形瓶内装适量的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将活塞缓慢往外拉,若观察到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故答案为: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冒出;
(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AD或AF;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为制取的发生装置,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答案为:D;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答案为:
(1)酒精灯;锥形瓶;
(2)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冒出;
(3)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AD或AF;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D;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 项 | 物 质 | 杂 质 | 试剂或方法 |
A | 木炭粉 | 氧化铜 |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B | 氧气 | 二氧化碳 |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
C | 铁 | 锌 | 加入足量的氯化亚铁溶液、过滤 |
D | 氯化钾 | 氯酸钾 | 加入二氧化锰、加热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uSO4 NaOH BaCl2 NaCl | B. | BaCl2 Na2SO4 Na2CO3 HCl | ||
C. | NaOH Na2CO3 酚酞 CaCl2 | D. | H2SO4 Na2CO3 NaCl K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碳铵(NH4HCO3) | B. | 重钙[Ca(H2PO4)2] | C. | 氯化钾(KCl) | D. | 硝酸铵(NH4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
B. | 白藜芦醇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8:12:48 | |
C. | 白藜芦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 |
D. | 白藜芦醇中含有14 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和3 个氧原子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2CO3 溶液、NaCl 溶液、BaCl2 溶液 | |
B. | 镁粉、氧化铜粉、木炭粉 | |
C. | NaOH 溶液、Ba(OH)2 溶液、KOH 溶液 | |
D. | 锌片、铁片、银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活常识:硬水与软水--观察颜色区别;人体缺乏钙元素--导致甲状腺肿大 | |
B. | 物质鉴别:食盐与亚硝酸钠--品尝味道;硫酸铵与磷矿粉--加水溶解 | |
C. | 安全常识:长时间堆放的柴草--要不时翻动;进入陌生溶洞前--先做灯火试验 | |
D. | “一定”与“不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浓溶解一定是饱和 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