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2003年12月23日,川东气矿发生井喷事故,高压天然气携带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硫化氢(H2S)从地下喷出,向四周扩散,造成了上百人死亡.抢险队和救援队迅速进入事故地点并点燃了喷出的气体,切断有毒气体来源,并不断向空中喷洒碱水;救援队员发现,低洼地的人、蓄死亡率高,但是有一老年幸存者因摔到在水田里,头埋在和着烂泥的潮湿的草里,而幸免于中毒.若
请你根据上面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氢具有的物理性质: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或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硫化氢具有的化学性质: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
(3)如果你当时出在事故现场,你准备怎样保护自己?湿毛巾堵住口鼻,向高处跑.
(4)当地政府已经通知下游群众不要饮用河沟水,因为硫化氢能溶于水,有毒.
(5)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常温接触制取硫化氢气体,如图1的实验装置中能用于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填编号)B,收集装置是D.此装置还可用来制取气体(答一种)氧气,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6)实验室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填编号)A,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反应物状态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填图1中编号)E装置.
(7)小明同学探究B装置时,对此装置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2所示.改进后该装置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8)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
你认为B装置应如何改进才符合要求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可以据此完成(1)和(2)两小题.
(3)根据该气体的物理性质考虑;
(4)根据硫化氢有毒,能溶于水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硫化氢密度比空气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6)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7)根据图2装置可以通过压强的改变,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进行分析;
(8)根据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行分析.

解答 解:(1)低洼地的人畜死亡率高,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头埋在和着烂死的潮湿的草里,却幸免于中毒,说明该气体易溶于水;
(2)高压天然气携带一种有毒气体从地下喷出,所以该气体有毒;点燃了喷出的气体,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
(3)因为该气体易溶于水,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又因为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要向高处跑;
(4)当地政府已经通知下游群众不要饮用河沟水,因为硫化氢能溶于水,有毒;
(5)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硫化氢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D,此装置还可用来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E;
(7)图2装置可以通过压强的改变,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所以改进后该装置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8)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故答案为:(1)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或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
(3)湿毛巾堵住口鼻,向高处跑;
(4)硫化氢能溶于水,有毒;
(5)B,D,氧气或二氧化碳或氢气,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6)A,反应物状态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E;
(7)可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8)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生成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某土壤的pH值为4.5,这种土壤显酸性,欲改良这种土壤,从Ca(OH)2、H3PO4、NaOH、NaCl中选用最佳的一种药品应是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种基本装置和三种常用的收集方法,请比较装置A和装置B的差异:

装置A装置B
反应状态固体反应生成气体固体和液体反应生成气体 
反应条件加热无需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实验室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其外焰部分温度最高.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t1℃时,烧杯A中装有R物质的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1)以上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填字母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2)R为图2中溶解度曲线中的一种物质,N为其中另一种物质,现有同时含R、N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提取纯净的R物质,具体的操作是C.
A.蒸发溶剂、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
B.降低温度、结晶、过滤、冷水洗涤、干燥
C.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则R物质的溶解
(3)某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有B.
①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B溶液;②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③C、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④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⑤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一定是D溶液;⑥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R的饱和溶液中得到R固体
A. 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①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需加消毒剂.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
②在如图电解水实验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填名称),当其中一个
电极产生4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2或8mL.
③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水,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盛少量水的目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④实验室常用水稀释浓溶液.
Ⅰ.实验室若用50mL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20%的稀硫酸,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为358.8mL.
Ⅱ.其它操作无误,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0%(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体育课上同学们在做引体向上时常用“镁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可能含有Mg、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固体,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H2O+CO2
(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样品,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镁粉”中一定含有MgCO3
②为证明“镁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图中b试管口上方,木条熄灭,但同学们指出,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浓NaOH溶液,目的是除掉二氧化碳.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b试管口,证明“镁粉”中不含Mg.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用MgO、Mg(OH)2和MgCO3三种固体分别做性质实验,分别取0.5g三种固体粉末,每次取样方法如图2所示:
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在下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MgOMg(OH)2MgCO3
消耗稀盐酸的体积/mL10.47.25.0
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Ⅱ.取“镁粉”样品0.5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mL.
【实验分析及结论】
“镁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0.5gMgCO3消耗的盐酸体积与0.5g“镁粉”消耗的盐酸体积不相等.
【实验反思】
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分别取0.5g“镁粉”和0.5gMgCO3,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分别为119mL和140mL,由此可知“镁粉”中含有MgCO3的质量分数为85%,“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Mg(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米饭变馊B.木柴燃烧C.瓷碗破碎D.玉米酿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