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你与

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3  
             乙同学:CaCO3、Ca(OH)2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而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KOH、K2CO3  
             丁同学:KOH、Ca(OH)2
【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
 
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钾.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实验与探究】根据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及酚酞遇碱变红,由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可判断所加试液为酚酞试液;
【反思与评价】加入盐酸出现气泡可以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钙,却不能说明只含有碳酸钙,因此,可判断甲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可知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可说明溶液中碳酸钾已完全反应,因此所得滤液B中不应含有碳酸钾;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可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可推断使用碳酸钾除去混在氢氧化钾中的氢氧化钙.
解答:解:【实验与探究】由于乙同学猜想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利用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实验现象,根据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及酚酞遇碱变红,可判断所加试液为酚酞试液;
故填:酚酞试液;
【反思与评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碳酸钙,不能证明有无氢氧化钙,因此可判断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
故填: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碳酸钙,不能证明有无氢氧化钙;
【表达与交流】在对固体成分探究时,证明固体中含有未反应完的氢氧化钙,若溶液中含碳酸钾会继续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因此可判断剩余溶液中不会含有碳酸钾,故丙同学猜想不正确;向混有氢氧化钙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钾,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达到除去氢氧化钙而得到较为纯净氢氧化钾的目的;
故答案为:丁;反应后一定有KOH生成,上述实验中乙同学证明了固体含有Ca(OH)2,则溶液中一定存在溶解的Ca(OH)2;Ca(OH)2+K2CO3═CaCO3↓+2KOH.
点评: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要注意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中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高温煅烧大理石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C、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固体CaO
D、20℃时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硝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科学演技发现,进行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依据一氧化碳的性质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推测中,合理的是(  )
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C2O3能够引起温室效应
D、C2O3能与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用氢气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
(1)写出仪器名称:A
 
,D
 

(2)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纯度,然后关闭开关C,打开开关B,点燃氢气并迅速插入乙装置中,直至火焰刚好熄灭时关闭B,冷却至室温后,下一步操作是
 
,在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即达到实验目的.
(4)若将图中的甲装置撤去,用CO气体代替氢气进行上述实验,实验能否达到同样目的?
 
(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A,F组合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氧气收集完毕,应先
 
(填“熄灭酒精灯”或“欧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用B、D组合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填a.过量或b.少量).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2)小组中的同学们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编号);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的容积为100mL)
(3)通过对实验结果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组别123456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ml)202119202218
【实验反思】
(4)小组中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上述实验装置集气瓶中应注入少量水,水的作用为:①吸收热量;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要求,从①金刚石;②酒精;③氖气;④一氧化碳中选择相应物质填空(写序号).
(1)点燃香烟产生的有毒气体是
 

(2)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是
 

(3)制成点光源,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
 

(4)可用于切割大理石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国幅员辽阔,相比于南方,冬天,北方空气中(  )
A、二氧化碳相对含量较多
B、二氧化硫相对含量较多
C、一氧化碳相对含量较多
D、甲烷相对含量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  )
A、石灰石B、氢氧化钾
C、氢氧化铁D、消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