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我国科学家在南海海底发现了一种蕴藏量极大的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和水形成的冰状固体,极易燃烧,又称“可燃冰”.它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原因是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
(2)从海水中提取单质镁的过程如图1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①②(填反应顺序标号).
(3)我国化学科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氯化钠为原料,同时制得Na2CO3和NH4Cl产品.Na2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t2℃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③t1℃时,一小试管内盛有Na2CO3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还存有少许Na2CO3固体,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现将多 量的NaOH固体加入烧杯内的水中,小试管内的固体物质逐渐溶解,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又能溶解碳酸钠了.

分析 (1)根据可燃冰的优点考虑;
(2)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类型;
(3)①根据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②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考虑;③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考虑.

解答 解:(1)因为可燃冰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所以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
(2)第①个反应是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属于复分解反应,第②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3)①从t1℃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1℃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
②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frac{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又因为t2℃时,Na2CO3的溶解度等于NH4Cl的溶解度,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也相等;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使溶液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又能溶解碳酸钠了.
故答案为:(1)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2)①②;(3)①大于;②等于;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又能溶解碳酸钠了.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可燃冰的燃烧产物,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溶解度大小的判断,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水-----生命之源
(1)日常生活中区分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用煮沸方法
(2)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杀菌消毒,写出二氧化氯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
(3)某养殖场欲测定水池中水的酸碱性强弱,可选用C(填序号)
A紫色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pH 试纸
(4)探究水的组成
化学上用图1装 置来测定 水的组 成,其中 a 为电 源的负 (填“正”或“负”)极,实验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来增强水的导电性,若一开始容器中水的质量为49.7克,加入 0.3 克的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0.625%,则理论ab上,乙试管中可以收集到气体1.8克(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该实验得到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5)测定水中各原子的个数比
实验室用纯净干燥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并通过实验过程中相关装置中的质量变化来 测定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实验步骤如下:( 假设每步均吸收完全,不考虑一开始装置中 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已知:①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会生成水和氧化铜 第一步: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
第二步:分别称得 C 中玻璃管和药品总质量101.6克,D中装置连同药品总质量120.0克
第三步:通一段时间的氢气,开始对 C 处玻璃管加热.
第四步: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氢气,
第五步:再次称得 C 中玻璃管和药品总质量100.0克,D中装置连同药品总质量121.8克

①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铁架台b酒精灯
③如图3的实验中用锌和较浓的盐酸反应并得到持续稳定的气流,方框中应当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图2中的甲(选“甲”“乙”或“丙”),其中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③A、B 装置中放的药品分别为c(填序号)
a.A 中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B 中浓硫酸
b.A 中浓硫酸B 中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c.A 中浓氢氧化钠溶液B 中浓硫酸
d.A 中浓硫酸B 中浓氢氧化钠溶液
④实验开始通一段时间的氢气,目的是除尽装置中的空气,确认此目的已经达到的实验操 作方法为在E装置尾部收集气体并验纯.
⑤加热一段时间后,C 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CuO+H2$\frac{\underline{\;\;△\;\;}}{\;}$Cu+H2O,实验结束,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 的目的之一是让生成的铜充分冷却,另一目的为让生成的水被完全吸收
⑥E 装置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若无此装置,会导致实验测得的氢氧个数比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⑦计算该实验方法测得的氢氧个数比为2:1
⑧实验反思,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实验过程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测定的是AB(序号) A.氧化铜没有全部被还原B.氧化铜中混有杂质氧化铁
C.氧化铜未完全干燥D.氧化铜中混有少量氢氧化铜
⑨若本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氢气只占实验所需氢气量的五分之一,则完成此实验至少需 要纯度为 80%的粗锌多少克(杂质不与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现有Mg(OH)2和MgCO3的固体混合物6g,经测定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
B.生成MgCl2的质量为9.5g
C.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MgCl2
D.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馏得到汽油B.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蒸馏水淡化海水D.过滤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他应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20g.配制过程中应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称量氢氧化钠时,应将其放入玻璃器皿中称量,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且其水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经精确测定,小明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你认为其可能的原因是(写一条)使用量筒读数时仰视.
(2)小明取部分配制好的溶液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他仪器已略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通入一段时间CO2后,小明想对试管中的溶液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猜想】Ⅰ:只有氢氧化钠;
Ⅱ、既有氢氧化钠又有碳酸钠;
Ⅲ、只有碳酸钠.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完成下表中的空格.
 编号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试管中溶液少许,滴入适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Ⅰ错误.
 ② 取试管中溶液少许,滴入稍过量的CaCl2稀溶液,过滤后,向澄清滤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浑浊,有沉淀产生,溶液变成红色. 猜想Ⅱ正确.
 ③ 取试管中溶液少许,滴入稍过量的CaCl2稀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澄清滤液中加入试液后,无明显现象. 猜想Ⅲ正确.
【反思与评价】实验②、③中都滴入了稍过量的CaCl2稀溶液,其目的是:可以完全除去碳酸钠,可否用稀盐酸替代CaCl2溶液?理由是不可以,盐酸可以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用金属铁制备自来水新型消毒、净水剂Na2FeO4的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的溶质是硫酸亚铁(写名称);写出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6.
(2)操作Ⅰ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请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FeSO4+2NaOH=Fe(OH)2↓+Na2SO4,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4.A、B、C、D四种物质分别是酸碱盐和氧化物中的一种,其中有一种是胃液的主要成分,B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干燥剂.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反应,“→”表示相互转化.请回答:
(1)ABC分别是CaCO3、CaO、Ca(OH)2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又称为中和反应.
(3)D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HCl+AgNO3═AgCl↓+HNO3;生成物有成沉淀生成,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用化学符号表示:
(1)银元素Ag;             (2)3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
(3)氯化亚铁中的阳离子Fe2+;   (4)最简单的有机物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同学们想测定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CaCO3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利用测定碱石灰质量增加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
(1)该装置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可能原因是BCD.
A.装置内残留的CO2气体不能全部排出.
B.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同时被碱石灰吸收.
C.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同时被碱石灰吸收.
D.球形干燥管与空气相通,也会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
(2)做完上述实验后,同学们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甲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

乙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现象: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2HCl═ZnCl2+H2

丙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上表甲、乙、丙三个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丙(选填“甲”“乙”或“丙”)同学的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