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乙(选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选填“大于”“等于”“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位市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试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填序号)A.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②有些地方使用井水,水中含有少量的Ca(HCO32等可溶性盐.烧水时,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难溶性的CaCO3,并放出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a(HCO32$\frac{\underline{\;\;△\;\;}}{\;}$CaCO3↓+CO2↑+H2O.

分析 (1)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
(2)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要使甲从其浓溶液中析出,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4)t2℃时,甲种物质的溶解度为90g>65g,乙种物质的溶解度小于65g;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不同,甲大于乙;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①根据水的污染源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做法;
②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 解:
(1)由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在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要使甲从其浓溶液中析出,通常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即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t2℃时,甲种物质的溶解度为90g>65g,乙种物质的溶解度小于65g;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不同,甲大于乙;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①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的污染;
B.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不会造成水的污染;
C.磷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能防止水的污染;
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不会造成水的污染;
②Ca(HCO32受热分解生成水、难溶性的CaCO3,并放出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frac{\underline{\;\;△\;\;}}{\;}$CaCO3↓+CO2↑+H2O;
故答案为:
(1)t1;  
(2)乙;   
(3)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4)大于;
(5)①A;②Ca(HCO32$\frac{\underline{\;\;△\;\;}}{\;}$CaCO3↓+CO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以及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熟石灰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O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O.18  0.17  0.16  0.15  0.14  0.13  0.12
(1)20℃时,0.56g氧化钙放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恢复到20℃时,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frac{0.16g}{0.16g+100g}$×100%(写计算式).
(2)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D.可以升温使之变成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将一定量的酒精(学名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乙醇氧气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g4.68000
反应后质量/g004.45.4m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表中m的值为2.8
B.X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
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
D.物质X一定含有1.2g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胶头滴管,为了节约药品,剩余的药品挤回原瓶,然后再清洗放回原处
B.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为了便于空气的排出和氧气的验满,把毛玻片取下
C.取用固体后,用过的镊子或药匙要立刻用纸擦拭干净,以便下次使用
D.称量固体药品,校零后,将固体药品放在左盘上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农业上常用到的化肥有:CO(NH22、Ca3(PO42、K2SO4、NH4H2PO4、NH3•H2O、NH4NO3、KNO3,小亮家种植的甘蔗出现茎叶细小症状,同时有倒伏现象.小亮认为应给甘蔗施用复合肥,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NO3  B.K2SO4  C.NH3•H2O     D.NH4H2P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H2O与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个数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个数不同
C.生铁与钢的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D.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含有酸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小组活动中,老师讲烘干的碳酸镁与锌粉按照一定比例研细混匀,按照图1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氧化锌:均为白色固体,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盐溶液.
②碳酸镁、碳酸锌:均为白色固体,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盐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探究】
(1)实验一: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收集两瓶气体,盖好玻璃片,停止加热,向其中一瓶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盖好振荡.无明显现象.
将另一瓶气体点燃,待火焰熄灭后,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盖好振荡.气体安静燃烧,火焰呈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2)实验二: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固体产物是什么?
老师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分成两份,由甲、乙两组同学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将剩余固体直接按照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生成,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产生的气体在C处验纯后点燃,观察到淡蓝色火焰.C处点燃的气体是H2(填化学式).甲组同学获得结论:该反应的固体产物是碳酸锌和镁.
乙组同学提出了质疑,他们先将另一份剩余固体先进行了处理,然后也按照图2进行了实验,观察到A中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溶液,B中没有明显变化.他们对剩余固体的处理操作是继续按图1方式加热,直至不再产生气体.乙组同学利用实验现象,分析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Zn$\frac{\underline{\;\;△\;\;}}{\;}$MgO+ZnO+CO↑.甲组同学对实验过程再次进行了认真分析,确定他们放入试管A中的固体含有MgCO3、Zn、MgO、ZnO.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在研究反应后的产物时.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化肥的种类、鉴别及使用化学应用

A
CO(NH22、(NH42SO4和NaNO3均可用作氮肥
从外观上可区分硫酸钾和磷矿粉两种肥料
给农作物施肥时同时施用草木灰和碳酸氢铵以提高肥效

B
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用食醋清洗家用瓷器上的水垢
用燃烧后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衣服面料是蚕丝还是合成纤维涤纶
食品安全能源与环境

C
用硫磺熏制白木耳、粉丝等食品
用小苏打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除鱼胆汁苦味(酸性)--纯碱溶液浸泡

D
煤、石油燃烧--无污染
车用乙醇汽油--减少污染
氢能--无污染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写出化学式
氮气N2,氦气He,二氧化硫SO2,二氧化锰MnO2,过氧化氢H2O2
四氧化三铁Fe3O4,五氧化二磷P2O5,高锰酸鉀KMnO4,氯酸钾KClO3
锰酸钾K2MnO4,甲烷CH4,乙醇C2H5OH,盐酸HCl,硫酸H2SO4
碳酸H2CO3,氧化铜CuO,氧化铁Fe2O3,氯化钙CaCl2,氯化锌ZnCl2
硫酸钾K2SO4,硫酸铁Fe2(SO43,硫酸亚铁FeSO4,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硝酸铜Cu(NO32,硝酸银AgNO3,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