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上述四种粒子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B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C、D中哪一个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_______。
(3)由A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4)图E中银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你能闻到苹果散发出的香味,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粮食酸酒 B. 石油分馏 C. 麦磨成面 D. 矿石粉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海南省三亚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 )
A. 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B. 分子的质量变化
C. 分子的体积变化
D. 分子的种类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査阅资料)
五氧化二磷白烟有毒,会刺激人的呼吸道,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
(实验与事实)
Ⅰ.甲组同学依据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如下的实验现象:
A.薄铜片上红磷不燃烧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C.薄铜片上白磷燃烧
请用上述实验现象的序号填空:
①根据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根据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
Ⅱ.乙组同学依据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只加热b干燥管,立即改通0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憐燃烧。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拓展)
(1)乙组实验①中通人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环保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组实验更优秀。
(4)图丙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利用“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保持不变
B. 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 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4
D.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 - 氧分子变小了
B.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 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D.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偏关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A. 室内起火后,立即打开门窗
B.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先做灯火实验
C. 夜晚发现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
D. 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提出猜想]甲组:铜粉;乙组:氧化铁粉末;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取8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
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g。若乙组猜想正确,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请从图2(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