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
(1)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是稀盐酸;若A、B两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7(填“<”、“>”或“=”);写出A、B两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2)若B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与B的类别相同;B与CO2反应也能生成C;则A为Na2CO3,写出B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分析 (1)根据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所以C是氯化钠,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A和B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所以A是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2)根据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B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B是氢氧化钙,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与B的类别相同,所以D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CO2反应也能生成C,所以C是碳酸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A是碳酸钠,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1)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所以C是氯化钠,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A和B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所以A是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B两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7,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B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B是氢氧化钙,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与B的类别相同,所以D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CO2反应也能生成C,所以C是碳酸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A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稀盐酸,=,HCl+NaOH=NaCl+H2O;
(2)Na2CO3,CO2+Ca(OH)2=CaCO3↓+H2O.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按如图的步骤进行实验.请回答:

(1)写出滤液A与CuSO4溶液反应的方程式2NaOH+CuSO4═Cu(OH)2↓+Na2SO4
(2)若固体中的盐不含氢元素,则这种固体混合物可能是(填化学式)
①Na2CO3、Ca(OH)2;②CaCO3、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会让我们更健康.
(1)除水以外,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来源于谷物、薯类等食物的B(填字母序号).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2)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可以适量多吃含Ca元素的食品.
(3)生活中的下列饮食习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是ABC(填字母序号)
A.低油、控盐    B.不偏食、不挑食    C.常喝牛奶或豆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加入32g KNO3,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frac{32g}{100g+32g}$×100%为
B.下列实验中的X、Y、Z三种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Y
100g水$→_{搅拌(20℃)}^{加25gKNO_{3}}$X$→_{搅拌(20℃)}^{加25gKNO_{3}}$Y$→_{至50℃}^{升温}$Z
C.欲使NaCl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可采用加NaCl或蒸发水的方法
D.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是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一:
(1)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2)小李提出质疑,他认为该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与水发生反应.
(3)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应补做的对比实验是用同样的试管收集满二氧化碳,用相同体积的水替代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实验二:
【提出问题】能否让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也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一样,溶液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呢?
【查阅资料】a.相关物质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分别如下表1、表2:
表1(溶剂:水)
T/℃溶解度(g/100g)
NaOHNa2CO3NaCl
2010921.836.0
表1(溶剂:乙醇)
T/℃溶解度(g/100g)
NaOHNa2CO3NaCl
18.5-25.017.3-(不溶)0.1
b.实验过程中,乙醇只作溶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
(4)取20℃一定体积的饱和NaOH乙醇溶液于具支试管中,通入CO2,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形成该沉淀的原因是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不溶于乙醇
(5)小明同学提出可利用如图装置从验证生成物的角度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操作、现象)将盐酸倒入分液漏斗并打开活塞,将盐酸滴入具支试管的溶液中,可观察到具支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白色逐渐沉淀消失,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装有金属锌的试管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一下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小红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
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
【进行实验】利用图Ⅰ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木条不复燃,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敏:①用图Ⅱ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c(填“b”或“c”)端管口连接.
②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后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锌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产氢气和偏锌酸钠(Na2Z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NaOH=Na2ZnO2+H2↑.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②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若氢气不纯,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B(填序号).
A.侯得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B.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
C.张青莲主持测定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想用碳酸钠溶液与饱和石灰水反应来制取少量氢氧化钠.
(1)该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理由是有沉淀生成,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有人提出:实验时没有注意药品的用量,所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不纯.
猜想一:只含NaOH
猜想二:含有NaOH和Na2C03
猜想三:NaOH和Ca(OH)2
(3)为了验证猜想一成立,请你根据可选用的试剂,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并填写以下表格.可选试剂:NaCl溶液、稀盐酸、Na2C03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1 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过量的稀盐酸
没有气泡放出证明原溶液中不含有Na2C03
 2 另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碳酸钠溶液
没有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结合步骤1,猜想一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Cl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子层数是3B.核内质子数是17
C.最外层电子数是7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的药品加热的仪器名称:酒精灯;
(2)写出利用A装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不宜立即收集的原因是刚开始出来的气体是空气不是氧气,因此需要等段时间再收集,要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当液体全部流入锥形瓶后,气体可能通过漏斗出去,所以要插入液面以下;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BD(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