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是


  1. A.
    品红溶于水
  2. B.
    湿衣服晾干
  3. C.
    金秋时节桂花飘香
  4. D.
    北方地区经常发生“沙尘暴”
D
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与粒子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品红溶于水,说明品红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
B、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错误.
C、金秋时节桂花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错误.
D、北方地区经常发生“沙尘暴”,沙尘不属于微观粒子,不能说明分子总是再不断运动着,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事实或现象,能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南岗区二模)张南同学学习了碱的性质之后,知道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想从实验现象证明二者能发生化学反应,于是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①:按图连接好装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先用胶头滴管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吸滤瓶中,轻轻振荡容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2)实验②:过一段时间后,将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足量)加入吸滤瓶中,此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有①
锥形瓶内液体中有气泡产生;U形管内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最后趋于液面相平
锥形瓶内液体中有气泡产生;U形管内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最后趋于液面相平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②
实验①中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吸滤瓶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使瓶内气压变小,因此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当把分液漏斗内的足量稀盐酸加入吸滤瓶时,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等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气体增加,压强变大,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U形管内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最后趋于相平.
实验①中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吸滤瓶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使瓶内气压变小,因此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当把分液漏斗内的足量稀盐酸加入吸滤瓶时,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等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气体增加,压强变大,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U形管内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最后趋于相平.

(3)上述实验步骤中,最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是
实验②
实验②
(填“实验①”或“实验⑦”),另一个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
虽然看到U形管内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但无法证明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还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的现象
虽然看到U形管内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但无法证明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还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题下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锻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
 高温 
.
 
CaO+CO2
CaCO3
 高温 
.
 
CaO+CO2

(2)操作I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漏斗
漏斗
、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使溶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外溅
使溶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外溅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NaOH     乙: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丙:NaOH和
Ca(OH)2
Ca(OH)2
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的
稀盐酸
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Na2C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成立
(注意:若答下列问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认真研究实验流程,讨论后一致认为
同学的实验方案不正确,理由是
因为碳酸钠、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显碱性,它们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说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因为碳酸钠、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显碱性,它们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说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拓展]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实验室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取该溶液少量放入烧杯中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至不再产生沉淀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综上则说明氢氧化钠变质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至不再产生沉淀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综上则说明氢氧化钠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9分)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排列如下:
元素符号  K Ca()Mg Al Zn Fe Sn Pb (H) Cu(Hg)Ag Pt Au
 
元素名称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 )银铂金
(1)请在上图()里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
(2)已知置换反应:A + B → C + D 能够发生。
①若D为H2,B为稀硫酸,则A的选择应满足的条件是                    
②若D为Cu,写出一个符合该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3)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4)实验室现有下列药品:盐酸(5%)、硫酸(5%);大小相同的镁片、铝片、铁片;铁粉、铝粉。某同学为了比较金属与酸的反应,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从实验开始到反应5分钟,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编号



现象
金属表面立即有大量无色气泡冒出,反应不到5分钟金属已消失
金属表面慢慢有少量无色气泡冒出。反应到5分钟时,铝片上还在冒气泡
铁粉中不断有无色气泡冒出。气泡的量比②中多,溶液逐渐显浅绿色,反应到5分钟时,铁粉还在冒气泡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按镁、铁、铝的顺序减弱。
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文博中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试卷二 题型:填空题

(9分)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排列如下:
元素符号  K Ca()Mg Al Zn Fe Sn Pb (H) Cu(Hg)Ag Pt Au

 
元素名称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 )银铂金
(1)请在上图()里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
(2)已知置换反应:A + B → C + D 能够发生。
①若D为H2,B为稀硫酸,则A的选择应满足的条件是                    
②若D为Cu,写出一个符合该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3)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4)实验室现有下列药品:盐酸(5%)、硫酸(5%);大小相同的镁片、铝片、铁片;铁粉、铝粉。某同学为了比较金属与酸的反应,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从实验开始到反应5分钟,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编号



现象
金属表面立即有大量无色气泡冒出,反应不到5分钟金属已消失
金属表面慢慢有少量无色气泡冒出。反应到5分钟时,铝片上还在冒气泡
铁粉中不断有无色气泡冒出。气泡的量比②中多,溶液逐渐显浅绿色,反应到5分钟时,铁粉还在冒气泡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按镁、铁、铝的顺序减弱。
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