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溶解了空气中的SO2及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请回答下列有关酸雨的问题:
(1)要测定某地采集到的雨水是否为酸雨,下列提供的试剂(试纸)中宜取用D.
A.蓝色石蕊试纸    B.紫色石蕊试液
C.无色酚酞试剂     D.pH试纸
(2)已知 CO2的饱和溶液在常温下pH不小于 5.6.通常空气中CO2的含量大于 SO2的含量,但人们反而将空气中的 SO2认定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同学想通过如图的实验寻找证据,你认为下一步的实验步骤是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只要出现pH值小于5.6的实验结果,就可认定SO2溶于水有形成酸雨的可能.
(3)已知SO2与CO2学性质是相似的,亚硫酸钙(CaSO3)是白色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固体.某同学向一份酸雨样品中滴加 CaCl2,溶液未观察到有浑浊现象,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即有白色沉淀产生.在以上实验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
A.SO2+CaCl2+H2O═CaSO3↓+2HCl
B.SO2+2NaOH═Na2SO3+H2O
C.Na2SO3+CaCl2═CaSO3↓+2NaCl
D.H2SO3+2NaOH=Na2SO3+2H2O.

分析 (1)依据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可知要想证明是否是酸雨则要测定溶液的pH,据此分析即可.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设计的实验可知,只要是证明亚硫酸的溶液pH能小于5.6即可完成相关的验证.
(3)依据对实验过程的叙述结合酸雨的成分和物之间的反应规律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解:
(1)因为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所以要想证明是否是酸雨则要测定溶液的pH.
A、蓝色石蕊试纸是检验溶液酸性时常用的试纸,不能准确测量溶液酸碱度;
B、紫色石蕊溶液只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
C、无色酚酞试剂只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
D、pH试纸能较准确地测量溶液的酸碱强弱的程度,所以检验某地是否下酸雨可利用pH试纸进行测量;
(2)二氧化硫溶于水会生成亚硫酸,二氧化碳溶于水会生成碳酸,而CO2的饱和溶液常温下pH不小于 5.6,所以要想证明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只要证明实验中亚硫酸的溶液pH能小于5.6即可.
(3)某同学向一酸雨样品中滴加 CaCl2,溶液未观察到有浑浊现象,说明没有发生A反应,因为A反应进行时会有白色沉淀产生,能溶于HCl,所以两者也不可能同时生成,由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性质相似,所以B反应能够发生,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即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发生了C反应,同时溶液中含有的亚硫酸也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所以D反应可能发生;
答案:
(1)D;
(2)溶液的酸碱度;pH值小于5.6;
(3)A.

点评 此题是一道与酸雨相关的考查题,涉及到酸雨的形成及实验验证,借助题干信息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将一种无色液体A装入试管,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将某黑色固体D点燃后伸入C中,D剧烈燃烧,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E.
(1)写出它们的名称A过氧化氢溶液;C氧气;E二氧化碳.
(2)B在A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H2O2$\stackrel{MnO_{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
A.冰水混合物B.氨气 C.镁  D.碳酸氢铵 E.洁净的空气F.氧化铜.
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B;
②可作化肥的白色固体D;
③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是C;
④属于混合物的是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后,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以防物质洒落
B.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2mL
C.用胶头滴管取液后,要平放或倒置,以防液体流出
D.用滴瓶上的滴管吸取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1)提出问题:盐酸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H+、Cl-)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实验步骤: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 2mL 蒸馏水,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 2mL 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 2mL 稀 HCl 溶液,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3)现象及结论:
通过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是水分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通过实验②得出的结论是Cl-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通过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擦玻璃时,人们先向玻璃“哈气”,在擦时会将玻璃擦干净,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氮气和氧气及稀有气体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可以帮助燃烧,所以氧气有可燃性
B.氮气填充在灯泡里,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C.稀有气体通电可产生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航标灯
D.食品包装袋里填充的气体的要求之一是无毒无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D.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玻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⑦③②⑤④⑥B.⑦③②①④⑤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