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H2 | 将气体点燃 |
B | 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 分别向溶液中通入CO2 |
C | 除去NaCl中的Na2CO3 | 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D | 比较铁和铜的活动顺序 | 将其分别加入ZnSO4溶液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 所加试剂 (或操作、图示)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恰好完全 反应 |
B |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 加入NaOH溶液 |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 该溶液中含有Fe3+ |
C | 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KCl |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所得溶液为NaCl溶液 |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前在瓶中放有少量水) | 完全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CO2 | O2 | H2O | W |
反应前质量(g) | 6 | 58 | 5 | 23 |
反应后质量(g) | X | 10 | 32 | 0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W是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W是一种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X的值为4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Cu-Zn合金样品20g放入足量稀硫酸中,所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原样品中所含锌的质量。
(2)实验测得20g该样品与154.7g某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I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铝土矿的主要成分,通常情况下F是一种液体,C、D、H、I为气体,H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G为黑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是 。
(2)H + 单质碳→I,其反应条件是 。[来源:学科网]
(3)A B + C的化学方程式是 。
(4)I + F(气体H+D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是102.5g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
D. 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
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 约为5.6。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液水所得溶液调查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体积。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 、关闭弹簧夹,打
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
(3)关闭K1,打开K2,K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 和K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 计测得如下数据: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等于”) 丙和丁装
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 会 。
实验二:在通常状况下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5)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
都以21%计),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 (填“排空气”或“排
水”)法,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 。
【结论与反思】
(6)由实验一、二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 (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
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