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请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现象

1)使用体温计测体温。________

2)古代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褪色________

3)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不等为什么遵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

【答案】温度升高,汞原子的间隔变大 墨汁主要成分是炭,碳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不易得失电子,所以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由于装置没有封闭,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逸散到空气中。

【解析】

1)由于原子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缩小,所以,体温计能测体温;

2)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因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和盐酸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因此这个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是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的缘故。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铜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如图为铜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

(2)铜离子(Cu2+)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

(3)电气工业上常用铜作电缆的内芯,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_____性;

(4)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但铜制品长期露置在潮湿空气中,表面变绿色,即生成了“铜绿”(化学式:Cu2(OH)2CO3)。

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_____(选填实验编号甲、乙、丙、丁)

(5)某兴趣小组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假设不含其他杂质)制取纯铜。如图是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分析评价)

①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②步骤Ⅳ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方案一_____(填“>”或“=”或“<”)方案二。以上两种方案中,方案二优越于方案一,理由是________(答一点)。

(拓展探究)在方案一中,小明和小丽分别取24克氧化铜,用CO还原,小明得到19.2克红色固体,小丽得到20.8克红色固体。为什么两人得到的红色固体质量不相等?

查阅资料:

Ⅰ.CO还原CuO时也可产生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

Ⅱ.Cu2O+H2SO4(稀)=Cu+CuSO4+H2O

他们分析推断:

④一致认为________(填“小明”或“小丽”)的产物中肯定含有Cu2O;

⑤用CO还原4克CuO得到红色固体a克,若红色固体为Cu和Cu2O的混合物,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

⑥可以用简单的实验验证红色固体中是否有Cu2O,请简述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

(6)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炼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u-Zn),它可用来制造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现将30g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到10g黄铜样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本次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表。试求: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本次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4

m

0.02

①m=____________

②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

③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

④在坐标系中画出生成氢气总质量与加入盐酸质量关系的图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切菜刀采用的防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在野外生火时常“钻木取火”。“钻木取火”满足的燃烧的条件是____(填序号)。

A.提供可燃物 B.与氧气接触 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3)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电缆 B.电热壶 C.金属丝 D.金属乐器

(4)氢氟酸(HF)能刻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SiO3+6HF=X+SiF4↑+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5)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由此得知钛合金具有的优良性能是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 、Fe2O3两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

猜想①:红色粉末是Cu; 猜想②:红色粉末是Fe2O3

猜想③:红色粉末是Cu 和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同学们为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右下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

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 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 g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玻璃管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小蒋同学初步分析表中的数据后,马上得出猜想_______(填“①”“②”“③”)肯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为了防止烧杯中液体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应先断开A和B的连接,但小明认为不需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4)实验后小组内有同学指出:上图装置未进行尾气的处理。于是有同学设计了用如图装置代替原装置,则C装置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实时测量技术)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验证建筑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

如图1所示,在圆筒形透明塑料实验容器中底部3个点(K1、K2、K3)分别放置甲、乙、丙3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2所示,在3根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1、a2、a3)、温度传感器(b1、b2、b3)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c2、c3)。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3根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

表1 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

表2 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

蜡烛

熄灭时间/s

低处(a3)

中处 (a2)

高处(a1)

熄灭时间/s

106

164

199

106

19.8

19.1

18.5

164

18.9

17.7

x

199/span>

18.6

17.1

16.5

(1)实验获取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如表1所示,并提取每根蜡烛在这三个时间时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

① 三支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② 表2中,x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17.9 B.17.2 C.16.1

③ 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细化:______

④ 纵看表2数据,______(填“低”“中”或“高”) 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

(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3和图4所示。

由此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______,原因是______

(3)从以上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依据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 两个反应的条件均为加热

C. 两个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

D. 两个实验中,试管或玻璃管内固体质量的减少量都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硫酸铁和硫酸铜(溶质之间不发生反应)。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溶液甲反应,制取补血剂原料绿矾(FeSO4·7H2O)并得到副产品铜。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1)已知步骤I中,铁与硫酸铁发生化合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步骤Ⅰ中,加入的铁屑应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

(4)步骤Ⅲ得纯铜的方法是:加过量X、过滤、洗涤、干燥,其中X_______(填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还有少量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及相关问题,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请仔细阅读并参与他们的探究之旅。

(探究目的)探究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查阅资料)1.稀有气体一般与其他物质反应 2.光亮的镁条与水反应,表面会生成白色固体。

(分析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进行猜想:

(1)猜想是氧气 猜想是氮气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镁带与氧气的反应

()甲同学探究了影响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速度的某种因素,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记录各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如下表

实验

过氧化氢的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二氧化锰质量/g

收集时间/s

1

10%

20

40

2

15%

20

1

20

3

20%

X

1

12

(2) 3 次实验中,X 的值应为_____

(3)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氢分解得越快。

()乙同学在量筒中盛满水,倒置于水槽中,通过分液漏斗把 20mL 某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锥形瓶中,记录量筒中气体的体积(如图 )。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1

3

5

7

9

10

量筒读数/mL

60.0

82.0

88

89.5

90

90

(4)请根据以上过程和实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氧气的体积是_____mL

(5)请在下面坐标图中绘制出 010 min 生成氧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________

()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实验结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实验二)镁带与氮气反应

()收集氮气

()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满氮气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6)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探究结论 1(7)综上分析,关于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的猜想是猜想__________(填序号)成立。

(探究结论 2(8)如果用足量的镁代替红磷进行空气组成实验,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比实际值______(偏大偏小”)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由于红磷需要在瓶外点燃再伸入瓶内,常常带来污染以及误差。

(实验改进)同学们选择了着火点更低的白磷,并对装置图做了改进(如图)。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 180mL 的集气瓶里,先装进 50mL 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9)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10)若实验中无误差,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mL

(11)集气瓶里预先装置的 50mL 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则主要是_____________

(实验与交流)

(12)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 4)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 5 所示。Y 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温度氧气浓度压强”)变化趋势;X 曲线中 CD 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乙酸(俗称醋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饱和脂肪酸,下表列举了部分饱和脂肪酸的化学式、熔点和沸点,请你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试推测丙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饱和脂肪酸的命名与分子中的______原子个数有关;

(3)这五种饱和脂肪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4)乙酸的水溶液中会含有较多的氢离子,则个氢离子可以表示为_______(填化学符号);

(5)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常用于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HCOOHH2O+CO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6)下列有关戊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戊酸是由原子构成的 B.戊酸中含有氧分子

C.戊酸属于氧化物 D.戊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5:1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